一、夫妻肺片名字的由来
很多人之一次听到“夫妻肺片”都会疑惑:难道真的用肺做的?其实**“肺片”是成都方言对“废片”的谐音**,最早指的是牛杂边角料。上世纪三十年代,郭朝华、张田政夫妇挑担叫卖,把牛头皮、牛心、牛舌等切成薄片,拌以红油、花椒面,因味道麻辣鲜香、价格便宜而走红,久而久之就被称作“夫妻肺片”。
---
二、选肉:哪些部位才够资格?
**正宗夫妻肺片绝不放肺**,而是讲究“三肉一筋”:
- **牛腱子**:筋肉相间,口感弹牙
- **牛舌**:软嫩带韧,脂香突出
- **牛心管**:脆爽有嚼劲
- **牛头皮**:胶质丰富,入口糯滑
若想家庭简化版,可只用牛腱+牛舌,但**少了牛头皮就少了一半灵魂**。
---
三、预处理:去腥与增香同步完成
1. 清水浸泡:所有生肉**冷水泡2小时**,中途换水两次,彻底去血水。
2. 汆烫定型:冷水下锅,加**老姜、料酒、葱段**,水开后撇净浮沫,捞出冲净。
3. 卤制入味:
• 香料包:八角、桂皮、草果、白蔻、小茴香、干辣椒按2:1:1:0.5:1:1比例装袋;
• 汤底:牛骨高汤或清水,加**黄酒、盐、冰糖、黄豆酱油**调色;
• 火候:小火卤90分钟,关火再焖30分钟,让胶质充分释放。
---
四、刀工:薄如蝉翼的秘诀
**“横切牛羊竖切猪”**在此并不适用。牛腱需逆纹斜切,牛舌顺纹切,牛头皮先压平再片。厚度控制在**1.5毫米**,透光为佳。切好后立刻泡入**原卤汁**防干。
---
五、红油:夫妻肺片的灵魂
问:为什么外卖的红油总差一点?答:少了“二次炼香”。
- 之一次:菜籽油烧至220℃,下**姜片、葱段、香菜根**炸至焦黄捞出;
- 第二次:油温降至180℃,分三次泼入**粗辣椒面+细辣椒面+辣椒籽**(比例4:3:1),每泼一次搅拌一次;
- 点睛:最后加**白芝麻、花椒面、十三香**,静置24小时更红亮。
---
六、复合调味汁的黄金比例
| 成分 | 作用 | 用量(每500g肉) |
|---|---|---|
| 自制红油 | 色泽辣度 | 3大勺 |
| 复制酱油 | 酱香回甜 | 2大勺 |
| 花椒面 | 麻味 | 1/2小勺 |
| 蒜泥 | 杀菌提鲜 | 1小勺 |
| 香醋 | 解腻 | 1/3小勺 |
| 白糖 | 和味 | 1/4小勺 |
| 香油 | 增香 | 几滴 |
| 卤汁 | 融合 | 2大勺 |
**关键动作**:调味汁需与肉片充分抓拌3分钟,让每片肉都“挂汁”。
---
七、摆盘:市井味也能高级
传统做法是堆成小山,家庭版可借鉴餐厅:
- 碗底铺**黄瓜丝或豆芽**吸汁;
- 肉片**扇形码放**,浇汁后撒**酥花生碎、香菜末、芹菜末**;
- 最后淋一圈红油,形成“红浪翻卷”的视觉效果。
---
八、常见问题快问快答
Q:没有牛头皮怎么办?
A:用**猪耳替代**,但需延长卤制时间至2小时。
Q:红油太辣如何补救?
A:加**炒熟的面粉或花生酱**各1勺,可降辣增稠。
Q:能否用高压锅缩短时间?
A:可以,但**胶质会流失**,建议卤好后倒回普通锅收浓。
---
九、进阶技巧:让味道更立体
- **藤椒油替代部分红油**:增加清麻感;
- **加入油酥豆豉**:带来发酵酱香;
- **冷藏30分钟再食用**:肉片更紧实,红油凝固后挂味更强。
---
十、保存与再加工
**冷藏**:肉片与红油分开装,可存3天,食用前回温拌汁;
**冷冻**:卤肉单独冷冻,吃时蒸10分钟再切片,口感恢复九成;
**剩料改造**:拌面、夹烧饼、做凉菜拼盘,一滴红油都不浪费。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