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手擀面的之一步是“和面”?
**和面决定筋道与口感**。面粉与水相遇的瞬间,蛋白质开始形成面筋 *** ;面筋越致密,面条越弹牙。
自问自答:
Q:冷水、温水还是热水?
A:家庭手擀面**首选冷水(15-20℃)**,筋度更高;温水适合老人小孩,易消化但弹性略逊;热水则直接烫熟淀粉,适合做烫面蒸饺而非手擀。
---
手擀面配方比例的黄金公式
**面粉:水:盐 = 100:42:1**
- 中筋面粉(普通雪花粉)蛋白质含量在9-11%,最适合手擀。
- 水占面粉的42%,误差不超过2克;盐既提味又强化面筋。
- 若想更筋道,可替换5%的水为蛋清(约半个蛋)。
---
和面步骤拆解:从絮状到团状
1. **开窝**:面粉倒案板,中间挖井,盐先溶于水再注入。
2. **抄拌**:用手指由里向外画圈,让水均匀吸收,呈**大片雪花絮**。
3. **揉团**:手掌根推出去、收回来,重复8-10分钟至**表面光滑、无干粉**。
4. **静置**:盖湿布醒面30分钟,面筋松弛更易擀开。
---
擀面杖下的秘密:厚度与干粉的平衡
- **之一次擀开**:面团压扁,撒玉米淀粉防粘,从中心向外推,转90度再擀,形成**均匀圆片**。
- **折叠法**:将面片三折,像折信纸一样,每层之间**扑足干粉**,避免粘连。
- **切条宽度**:
- 细面:2毫米,适合汤面;
- 韭叶:4毫米,适合炸酱;
- 宽面:8毫米,适合油泼。
---
煮面时机:何时下锅才不断?
Q:水宽到什么程度?
A:**每100克面至少1升水**,水沸腾后加1勺盐,再下面条。
- **之一次沸腾**:点半碗冷水,让内外受热均匀;
- **第二次沸腾**:面条浮起、边缘透明即捞出,全程约90秒。
---
常见问题急救指南
- **面团太硬**:手蘸少量水,边揉边补水,每次不超过5毫升。
- **面团回缩**:醒面时间不足,延长到45分钟,或冷藏松弛20分钟。
- **煮后糊汤**:干粉过多,下锅前轻轻抖掉多余淀粉。
---
进阶风味:三色手擀面配方
- **菠菜绿**:50克菠菜焯水打泥,替换等量水,颜色鲜且带清香。
- **南瓜黄**:80克南瓜蒸熟压泥,需额外加10克面粉防粘。
- **紫薯紫**:紫薯蒸熟后过筛,加入1克小苏打固色,避免发蓝。
---
保存与二次加工
- **鲜面冷藏**:撒干粉后密封盒保存,48小时内食用。
- **冷冻法**:面条盘成小捆,平铺冷冻,煮时无需解冻,直接沸水下锅。
- **炒面技巧**:煮好的面过冷水,拌少许油防粘,大火快炒30秒出锅。
---
老面匠的私房口诀
“**硬面饺子软面汤,手擀要硬才像样**”——面团按下去有清晰指纹,回弹慢即达标。
“**三遍擀,六遍醒,面条筋道能跳绳**”——每擀一次折叠醒10分钟,重复三次,筋度翻倍。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