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汤牛肉看似只是“把牛肉丢进水里煮”,但真要做到汤色清澈、肉香浓郁、入口回甘,选肉、焯水、火候、香料比例每一步都有讲究。下面用问答形式拆解全过程,照着做,厨房新手也能端出媲美 *** 馆子的那一锅。
一、清汤牛肉用什么部位?
答案:首选牛腱子,其次牛肋条,再次牛胸口油+瘦里脊组合。
- 牛腱子:筋肉交错,久煮不散,切片不散花,口感弹牙。
- 牛肋条:脂肪均匀,汤更香,但要去表面多余油层,避免汤腻。
- 胸口油+里脊:胸口油提供牛油香气,里脊嫩滑,适合老人小孩。
二、配料极简却缺一不可
传统清汤牛肉拒绝八角、桂皮这类“重味”香料,只用:
- 生姜一大块(拍裂,去腥增辛香)
- 白胡椒粒10粒(拍碎,暖胃提鲜)
- 小香葱3根(挽结,煮后捞出,避免葱烂混汤)
- 料酒20 ml(焯水用,去血沫)
- 盐(起锅前5分钟才放,早放肉柴)
三、预处理:怎样焯水才没有浮沫?
自问:冷水下锅还是热水下锅?
自答:冷水下锅。
- 牛肉切大块(炖煮后缩水,每块保持拳头大小),冷水浸泡30分钟,中途换水两次。
- 牛肉与冷水一起入锅,水没过肉面3 cm,加入一半料酒。
- 小火升温至80 ℃左右,水面出现黄豆大小的血沫时用细网勺一点点撇净,切忌大火沸腾把沫冲散。
- 捞出牛肉,用温水冲掉表面残渣,原汤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备用。
四、炖煮:到底用砂锅还是高压锅?
自问:时间紧能不能高压锅?
自答:能,但分两段。
- 砂锅慢炖:小火90分钟,汤清味醇,肉筋透明。
- 高压锅方案:上汽后15分钟关火,自然泄压,再倒回砂锅加胡椒粒、葱结继续微沸15分钟,让味道融合。
五、关键细节:汤色为什么能清澈见底?
1. 全程小火:汤面只冒鱼眼泡,避免翻滚乳化。
2. 不盖严盖子:留一条缝,让腥味随蒸汽散。
3. 中途不加水:若必须加,只能加开水。
4. 盐后放:盐提前放会逼出蛋白质,汤变浑浊。
六、进阶风味:如何让汤更鲜甜?
在基础配方上,可悄悄升级:
- 加一小块甘蔗(约5 cm长,劈开),天然甜味剂,喝完捞出。
- 加两片陈皮(3年陈皮即可),去腻增果香。
- 加干贝2粒,提前泡发,与牛肉同炖,海产鲜味与牛肉味叠加。
七、吃法搭配:汤、肉、蘸料三位一体
1. 先喝汤
撒少许香菜末,趁热入口,胡椒辛香直冲鼻腔。
2. 再吃肉
牛肉捞出切片,厚度3 mm,横切筋纹,入口不柴。
3. 蘸料碟
- 经典版:沙茶酱1勺+蒜末半勺+生抽几滴+牛肉原汤1勺。
- 清爽版:鲜青柠汁1勺+鱼露几滴+小米辣圈。
- 北方版:韭菜花酱+腐乳汁+香油。
八、常见翻车点自查表
问题 | 原因 | 补救 |
汤发灰 | 焯水没撇净血沫 | 重新过滤,加蛋清澄清 |
肉柴 | 盐放太早或火太大 | 改小火,延长炖煮 |
汤油腻 | 肋条脂肪过多 | 冷藏后刮去凝固油层 |
九、剩余牛肉二次变身
一次煮得多,第二天可:
- 牛肉面:原汤加热,另煮碱水面,铺牛肉片、烫小油菜。
- 凉拌牛肉:肉切薄片,加红油、花椒粉、熟芝麻、葱花拌匀。
- 牛肉粥:米粥煮至开花,加入撕碎的牛肉丝,点少许盐和白胡椒。
照着以上步骤,厨房灯一开,汤锅咕嘟咕嘟,香气顺着门缝飘出去,隔壁小孩又要敲门了。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