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同样的配方,别人烤得蓬松柔软,我却像石头?
答案:90%的失败来自**温度、发酵与面筋**这三件事没做对。
---
一、选对面粉:高筋、中筋、低筋到底差在哪?
- **高筋面粉**(蛋白质含量≥12%):形成强韧面筋,适合吐司、餐包
- **中筋面粉**(蛋白质9-11%):口感介于松软与嚼劲之间,可做老式面包
- **低筋面粉**(蛋白质≤8%):几乎不出筋,用于蛋糕、松饼,**千万别拿来做拉丝面包**
- 混合技巧:想要柔软又带一点嚼劲,可把高筋与中筋按7:3比例调配
---
二、酵母激活:水温超过40℃等于“烫死”酵母
1. 干酵母:用**35℃温水**+一小撮糖,静置5分钟出现泡沫即活化成功
2. 鲜酵母:用量是干酵母的3倍,直接揉进面团即可
3. 耐高糖酵母:含糖量≥8%的配方必须用它,普通酵母会被糖“反杀”
4. 失败信号:水面毫无动静、酵母结块沉底——**直接换酵母,别犹豫**
---
三、揉面到什么程度才算“手套膜”?
- **初级扩展阶段**:面团能拉出厚膜,边缘锯齿状,适合做餐包
- **完全扩展阶段**:薄膜透明、戳洞边缘光滑,做吐司必须达到
- 手揉省时技巧:
① 先用刮刀把材料拌成絮状,减少粘手
② 摔打+折叠交替进行,15分钟就能出膜
③ 加入**5g黄油**后,面筋会瞬间变得光滑易拉
---
四、一次发酵:28℃是黄金温度,烤箱发酵功能别乱用
- 更佳环境:温度28-30℃,湿度75%
- 检测 *** :手指沾粉戳洞,**洞口不回缩即发酵完成**
- 常见误区:
- 烤箱开40℃“快速发酵”→表面结皮、组织粗糙
- 发酵篮撒太多干粉→面团表面干裂
---
五、排气与整形:为什么别人的面包切面没有大气孔?
1. 排气:擀面杖轻轻擀开,**把大气泡压扁**,别用力过猛把面筋拉断
2. 整形:
- 吐司:擀成长舌状后卷起,卷2.5圈为更佳
- 餐包:直接滚圆,底部收口捏紧
3. 松弛:整形后盖保鲜膜静置15分钟,**防止回缩**
---
六、二次发酵:如何判断“九分满”?
- 模具判断:吐司盒发到**距离边缘1cm**即可
- 温度控制:35℃+一碗热水,避免表面风干
- 时间参考:60-90分钟,**看状态不看钟**
---
七、烘烤:预热不足是塌陷元凶
- 预热温度:比实际烘烤高20℃,**烤箱至少预热10分钟**
- 上下火参考:
- 小餐包:180℃ 15分钟
- 450g吐司:180℃ 35分钟(10分钟后盖锡纸防上色过深)
- 出炉震模:从20cm高处摔一下,**排出热气防塌陷**
---
八、零失败配方实战:一次发酵牛奶吐司
材料:
- 高筋面粉250g
- 牛奶110g(冷藏)
- 全蛋液40g
- 细砂糖30g
- 盐3g
- 耐高糖酵母3g
- 黄油25g
步骤:
1. 除黄油外所有材料揉至粗膜,加入黄油揉至手套膜
2. 直接分割成3份,滚圆松弛15分钟
3. 擀卷两次后放入吐司盒,35℃发酵至九分满
4. 180℃预热,下层烤35分钟,10分钟盖锡纸
---
九、常见问题快问快答
Q:面包第二天变硬怎么办?
A:出炉后刷一层**融化黄油**,完全冷却再密封,常温放2天仍柔软。
Q:没有厨师机能不能做吐司?
A:可以。用“水合法”:把面粉+牛奶+蛋液冷藏静置1小时,面筋自动形成,手揉10分钟就能出膜。
Q:为什么底部沉积?
A:烤箱下火过高,或模具放在最下层。垫一个烤盘隔热即可解决。
---
十、进阶技巧:给面包加“灵魂”的5种馅料
- **椰蓉馅**:黄油30g+糖粉25g+蛋液30g+椰蓉50g,奶香浓郁
- **奶酪馅**:奶油奶酪100g+糖粉20g+奶粉10g,冷藏后更好包
- **麻薯夹心**:糯米粉70g+玉米淀粉20g+牛奶120g蒸熟,拉丝效果惊艳
- **蒜香黄油**:蒜末+黄油+欧芹,烤前挤在表面,咸香酥脆
- **巧克力酥顶**:黄油45g+糖粉30g+低粉50g搓成沙状,撒在面团上一起烤
---
十一、保存与复热:冷冻比冷藏更能锁鲜
1. 切片后按每次食用量分装,**密封冷冻可存1个月**
2. 复热:表面喷水,150℃烤5分钟,口感接近刚出炉
3. 忌冷藏:淀粉老化加速,面包会变干硬
---
十二、翻车急救站
- 表面开裂:整形时没卷紧,或烤箱温度过高
- 内部湿黏:烘烤时间不足,或面团含水量过高(下次减10g液体)
- 高度不足:酵母失效、发酵不足、烤箱门中途打开过
---
十三、工具清单:新手买这5样就够
- 450g金色波纹吐司盒(导热均匀)
- 电子秤(精确到0.1g)
- 温度计(测水温+面团中心温度)
- 刮刀+硅胶垫(不粘好清洗)
- 烤箱温度计(校准烤箱实际温度)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