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有人熬出的筒骨汤乳白、有人却清汤寡水?
答案:汤色乳白的关键在于骨髓乳化与持续沸腾。骨髓中的脂肪与胶原蛋白在高温、翻滚状态下被打散成微小颗粒,与水形成乳浊液,汤自然呈现奶白色。
---
筒骨汤焯水用冷水还是热水?
答案是:冷水下锅。
- 冷水缓慢升温,血沫、杂质随温度升高逐渐析出,去腥更彻底;
- 热水下锅会让骨头表面蛋白质瞬间凝固,血污被锁在骨头里,腥味重。
---
选骨、预处理:好汤从买骨开始
1. 选骨标准
- 颜色:淡粉或乳白,骨髓饱满;
- 气味:无酸腐味,略带鲜肉香;
- 部位:猪后腿筒骨(俗称“棒子骨”)骨髓多,胶质足。
2. 预处理三步走
- 浸泡:清水浸泡2小时,中途换水两次,去血水;
- 焯水:冷水下锅,加姜片、料酒,水开后撇净浮沫;
- 冲洗:焯好的骨头用温水冲净表面杂质,避免冷水 *** 骨髓收缩。
---
熬汤黄金比例与火候
材料 | 用量 | 作用 |
筒骨 | 1kg | 提供骨髓与胶质 |
清水 | 3L | 1:3比例最易出白汤 |
老姜 | 30g | 去腥增香 |
白胡椒粒 | 5g | 暖胃提味 |
火候口诀:大火烧开→中火翻滚→小火保持沸腾。全程不盖锅盖,让腥味随蒸汽散出。
---
如何让汤色更白?四个实战技巧
- 敲骨:焯水前用刀背轻敲筒骨中段,裂缝增大,骨髓更易流出;
- 加“乳化剂”:加入1勺花生油或一小块猪皮,脂肪帮助乳化;
- 持续沸腾:保持汤面“菊花泡”状态(中心翻滚、边缘微卷)至少40分钟;
- 不加盐:盐会使蛋白质过早凝固,汤色发暗,起锅前5分钟再调味。
---
常见翻车点自查
- 汤色发黄:焯水不彻底或姜过多,下次焯水加1勺白醋可去血沫;
- 汤味发苦:胡椒粒直接放汤里久煮,建议装入茶包;
- 汤面浮油:熬好后静置10分钟,用厨房纸轻贴油面吸走多余油脂。
---
进阶搭配:让营养翻倍
1. 补钙组合
筒骨+干贝+玉米,干贝提鲜,玉米甜味中和油腻。
2. 润燥组合
筒骨+白萝卜+南北杏,秋冬干燥时喝,润肺止咳。
3. 低卡组合
筒骨+海带+豆腐,海带吸油,豆腐补充植物蛋白。
---
保存与复热
- 冷藏:汤凉透后撇油,密封冷藏3天;
- 冷冻:分袋冷冻可存1个月,复热时加少量开水,小火化冻;
- 二次利用:骨渣别丢,加水再熬20分钟,得淡高汤,可煮面或炖菜。
---
厨房问答
Q:电压力锅能熬出白汤吗?
A:可以,但需“开盖收汁”:压力完成后开盖再按“煲汤”键沸腾15分钟,让脂肪充分乳化。
Q:筒骨汤嘌呤高,痛风能喝吗?
A:焯水时加1勺小苏打,可溶解部分嘌呤;痛风急性期避免饮用,缓解期少量喝清汤。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