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加坡以双语环境、安全指数高、距离中国近而备受中国家庭青睐,但“先留学再移民”到底怎么走?哪些签证、成绩、资金要求最容易被忽视?本文用问答形式拆解核心政策与实操细节。
一、先留学还是先移民?两条路径怎么选
Q:能不能直接办移民再读书?
A:可以,但门槛高。全球商业投资者计划(GIP)要求至少250万新币投资,且需3年经商背景;多数家庭选择“先留学后转永居”,成本更低、周期更短。
两条路径对比:
- 路径A:学生签→毕业工签→永居——适合3—18岁孩子,家长可陪读;
- 路径B:雇主担保/科技准证→永居→子女留学——适合已有工作经验的高净值家长。
二、新加坡留学移民政策最新变化
2023年9月起,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(ICA)对留学转永居的审核重点出现三大调整:
- 居住连续性:中断不得超过90天,寒暑假回国需提前做地址报备;
- 本地亲属加分:父母持有EP或PR,子女申请PR时额外加10分;
- 行业倾向:金融、IT、绿色经济专业毕业生,申请Employment Pass(EP)时薪资门槛下调500新币。
三、移民新加坡留学条件:成绩、语言、资金一次说清
1. *** 中小学入学条件
AEIS/S-AEIS考试是必经之路:
- 年龄:7—16周岁;
- 英文+数学笔试:英文难度对标剑桥KET/PET;
- 名额限制:每年录取率约20%,建议提前一年备考。
2. 初级学院/理工学院
国内高一完成即可申请O水准预科,需满足:
- 在校平均分75%以上;
- 雅思5.5或托福59;
- 银行存款证明16万新币(无需冻结,但需覆盖两年学费+生活费)。
3. 公立大学直录
新加坡国立、南洋理工要求:
- 高考一本线上50分或IB 38分以上;
- 雅思6.5(单项6.0);
- 获奖/科研/竞赛可弥补分数不足。
四、毕业后的移民通道:工签转PR时间轴
Q:拿到毕业证就能直接申请PR吗?
A:不行。需先持Employment Pass(EP)或S Pass(SP)工作至少6—24个月,再提交PR申请。
签证类型 | 更低月薪 | 可申请PR最早时间 |
EP | 5000新币(金融IT 4500) | 入职6个月后 |
SP | 3150新币 | 入职24个月后 |
加分技巧:
- 在同一公司连续工作并升职,薪资涨幅≥20%;
- 参与社区志愿活动,每年40小时以上;
- 购买组屋或长期租赁,证明扎根意愿。
五、陪读政策与资金规划
1. 陪读准证(LTVP)申请要点
- 仅限妈妈/外婆/奶奶其中一人;
- 孩子须就读 *** 学校或国际学校满3个月;
- 担保人:需为新加坡公民/PR或持EP月薪≥6000新币的直系亲属。
2. 真实花费清单(以 *** 中学为例)
- 学费:国际学生每月约650—950新币;
- 寄宿家庭:1200—1800新币/月含三餐;
- 保险+校服+交通:年均2500新币。
六、常见拒签原因与补救方案
Q:PR被拒后多久能再申请?
A:官方无冷却期,但建议间隔12个月以上并补充新材料。
高频拒签点:
- 居住时间不足:每年离境超90天;
补救:提交往返机票、海外项目证明,强调与新加坡的“持续联系”。
- 薪资停滞:连续2年无增长;
补救:换工作、攻读Part-time硕士,体现职业上升。
- 材料造假:包括虚假雇主信、银行存款;
补救:重新准备 *** 公证文件,附解释信。
七、2024年申请时间线(以明年8月入学为例)
- 2023年12月:报名AEIS冲刺班,锁定寄宿家庭;
- 2024年2月:参加AEIS考试,3月出成绩;
- 2024年4月:收到 *** 学校录取,申请学生准证STP;
- 2024年5月:妈妈申请陪读LTVP,体检、入境;
- 2024年8月:正式入学,开始累计居住时间;
- 2029年:孩子完成O水准,申请理工学院→EP→PR。
只要提前规划考试节点、保持居住连续性、用足亲属加分,普通家庭通过“留学—工签—PR”路径移民新加坡的成功率可达65%以上。关键在细节:成绩单公证要双语、地址更新别超14天、每年报税记录完整保存。把每一步踩准,新加坡绿卡并不遥远。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