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“更好的中介”说法容易误导人?
在搜索引擎输入“澳洲移民更好的中介”,弹出的广告常常用“官方合作”“成功率100%”吸引眼球。但**移民法明确规定:没有任何一家中介可以宣称与澳洲 *** “独家合作”**。真正靠谱的做法,是把“更好”拆解成可量化的指标:持牌资质、案例透明度、后续服务深度。
如何一眼识别持牌移民 *** ?
- MARA官网实时查询:进入migrationagents.gov.au,输入 *** 姓名或牌照号,若状态为“Current”且无任何disciplinary action,才具备合法资格。
- 牌照类别细分:普通咨询牌照(Migration Agent)与律师牌照(Legal Practitioner)权限不同,**复杂拒签上诉必须找律师牌照持有者**。
- 中文服务≠中国中介:很多澳洲本地持牌人提供中文服务,却在国内没有注册公司,**一旦出现纠纷只能跨境 *** **。
三步验证机构真实成功率
- 索要匿名案例编号:让中介提供近一年内获批客户的档案号(隐去隐私),自行在澳洲移民局官网查询状态。
- 交叉比对职业清单:若机构宣称“冷门职业三天获批”,却在MLTSSL/STSOL中查不到对应代码,**大概率是虚假包装**。
- 拒绝“概率话术”:正规机构会给出具体材料清单与时间节点,而非“90%包过”这类无法落地的承诺。
费用陷阱:低价套餐隐藏哪些坑?
常见套路是首签低价吸引,后续巧立名目加价:
- 州担保额外收费:部分中介把190/491州担保单独列为“加急服务”,收费高达主申请的50%。
- 翻译公证捆绑:NAATI翻译市场价每页AUD$50,中介却打包收取AUD$200“官方认证费”。
- 配偶加分材料重复计费:职业评估、英语成绩单等本应共享,却被要求按人头重新收费。
**对策:签约前要求列明“全包价”包含的具体阶段,并写入合同附件。**
后续服务:PR只是起点,哪些支持必须前置?
服务类型 | 签约前确认项 | 常见缺失 |
税务号申请 | 是否含首次TFN代办 | 仅提供指引,需自行排队 |
Medicare注册 | 是否陪同线下办理 | 只给表格模板 |
职业年课程 | 是否合作PY机构 | 无折扣,市场价报名 |
真正优质的中介会把**登陆后的安居服务写进合同**,而非口头承诺。
客户口碑:如何过滤水军评论?
Google Review和知乎是主要阵地,但刷分严重。**识别技巧**:
- 查看历史评论时间分布,若集中在某个月份且五星带图,**疑似批量操作**。
- 点击评论者头像,若账号无其他行业评价,**可能是马甲号**。
- 搜索“中介名+投诉”看论坛帖子,**澳洲本地华人论坛(如OZChinese)爆料更真实**。
DIY还是找中介?关键看这两点
自问1:能否独立解读Legislative Instrument? 技术移民打分细则每年更新,例如2023年12月突然取消部分IT职业工作经验加分,**若无法之一时间定位到条款编号,建议委托中介**。
自问2:是否预留二次申请预算? 拒签后重新递交需重新支付申请费(主申AUD$4640),**若资金紧张,首次就应聘请专业人士降低风险**。
签约前最后一张检查清单
- 合同是否注明**“不成功退全款”**的触发条件(如拒签信明确为中介材料错误)。
- 是否提供**澳洲信托账户(Trust Account)**收款,而非个人账户。
- 是否签署**《移民 *** 行为准则》**(Code of Conduct)副本,该文件需由 *** 亲笔签字。
把以上步骤走完,你会发现“澳洲移民更好的中介”不再是广告词,而是一组可验证的数据:持牌号+透明案例+完整合同。移民路上,**让规则替你筛选,而非营销话术**。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