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方口径:中国每年到底有多少人“移民”?
打开国家统计局与联合国移民署(IOM)的公开文件,会看到两个截然不同的数字:
- 净迁出人口:约20万—30万/年(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口径,含永久移居与长期居留)
- 获得他国永久居留或入籍人数:约10万—15万/年(各国移民局回传数据)
数据差异从何而来?
自问:为什么同一批人,公安部说30万,而联合国只统计到15万?
自答:关键在于统计维度。
- 公安部把连续居住海外满12个月的留学生、外派员工也算作“移民”;
- 联合国只统计已拿到PR或护照的“正式移民”;
- 大量“移民不移居”的绿卡持有者,两边都不完全覆盖。
三大人群画像:谁在离开?
1. 高净值家庭:资产>1000万美元
胡润研究院追踪了600位已移民或正在办理移民的中国高净值人士,发现:
- 首选目的地:美国(37%)、加拿大(22%)、新加坡(14%)
- 核心诉求:税务筹划与子女教育
2. 技术精英:年薪>50万人民币
LinkedIn抽样了8000份IT与金融行业简历,发现:
- 通过H-1B、全球人才签证直接赴海外就业的比例,从2015年的3%升至2023年的11%
- 平均年龄仅31岁,英语熟练度C1以上占68%
3. 留学转化:本科与硕士毕业生
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披露:
- 2023届108万海外毕业生中,约18%选择留在当地工作并申请永居
- STEM专业留居率更高,达27%
政策风向:移民门槛在抬高还是降低?
自问:加拿大、澳洲、英国近年都在收紧,中国移民会不会变少?
自答:总量未必下降,但通道结构正在重塑。
国家 | 2021配额 | 2024配额 | 变化 |
加拿大 | 40.1万 | 48.5万 | ↑21% |
澳洲 | 16万 | 19万 | ↑19% |
英国 | 14.5万 | 12.2万 | ↓16% |
可以看到,英语系国家整体配额仍在增加,但技术打分、资产审查趋严,导致“成功率”下降。
数据盲区:灰色通道与回流潮
灰色通道:加勒比护照
圣基茨、多米尼克等国的投资入籍计划,每年吸引2000—3000名中国申请人,这部分人几乎不在任何官方统计里。
回流潮:反向移民
猎聘大数据显示,2023年有4.2万名曾移民海外的高端人才选择回国,主要集中在AI、半导体、生物医药三大赛道。
如何自己估算“真实移民规模”?
给出一套简易算法:
- 取联合国移民存量:2023年中国海外移民总量1073万;
- 减去2022年存量:1058万;
- 差值15万即为“净增移民”;
- 再叠加灰色通道3万、回流潮-4万;
- 得出14万/年的“真实净移民”区间。
未来五年:三大变量决定走势
- 人民币汇率:若持续贬值,高净值人群加速配置海外身份;
- 国内产业升级:芯片、AI领域高薪岗位增加,可对冲部分技术移民;
- CRS全球征税:2025年OECD完成中国账户信息交换,可能抑制“裸官式”移民。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