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到爸爸打人_为什么会做这种梦
4
2025-09-08
过去两年,中文互联网上关于“新西兰创业移民”的搜索量暴涨,但与之同步增长的还有“拒签”“被骗”“血本无归”等负面关键词。很多人以为只要在新西兰注册公司、投几十万纽币就能拿身份,结果在第三年续签时才发现:营业额、雇佣人数、出口额、创新性,每一项都能成为致命伤。
很多中介把“商业计划书”包装成通关秘籍,实际上移民官在续签时会重新评估: • 计划出口150万纽币,实际只完成30万?拒签。 • 承诺雇佣3名本地人,实际只雇了1名 *** ?拒签。 • 行业从“高科技”变成“小贸易”?直接认定“不具备创新性”。
官方只要求10万纽币起投,但隐性成本惊人: • 律师+会计+审计:2.5万纽币起步; • 商业计划书撰写:5000–1.5万纽币; • 子女上学、租房、医疗保险:每年至少4万纽币; • 如果营业额不达标,还需追加投资或收购亏损企业“凑数”。
---2019年,杭州W先生通过某移民机构办理新西兰创业移民,计划投资15万纽币在奥克兰开一家精品咖啡馆。中介承诺“稳拿三年工签,两年转永居”。
问:我只想开个小超市,能获批吗? 答:不能。超市、便利店、奶茶店、民宿等“传统低门槛”行业已被移民局列入“重点审查清单”,除非能证明“颠覆性创新”,否则直接拒签。
问:投资额越高,成功率越高? 答:错。投资额≠成功率,移民局更看重“商业逻辑”。曾有申请人投资80万纽币做家具出口,因无法证明“新西兰附加值”被拒。
问:找本地洋人合伙就能加分? 答:不一定。如果合伙股份低于25%,移民局可能认定你“不具备自主经营权”,反而扣分。
---社交媒体上那些“一年拿PR”“零背景逆袭”的故事,90%是中介广告。真实情况是: • 2023年创业移民PR获批者中,70%从事IT、生物科技、可再生能源; • 80%的获批者在申请前已有新西兰本地工作经验或硕士以上学历; • 所有获批案例均提供完整税单、银行流水、雇佣合同,无法造假。
如果你看完仍想尝试,务必自己联系持牌移民顾问(IAA认证),而非中文中介的“合作律师”。记住:在新西兰,“创业移民”不是捷径,而是高风险投资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