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运和事业运一样吗_如何区分提升
10
2025-09-08
“在国内年薪三十万,为什么还是走了?”——这是朋友问得最多的问题。答案其实很简单:我想让孩子不用在雾霾里跑八百米,也想让自己在三十五岁之后还能被职场温柔以待。2019 年,我递交了加拿大 EE 申请,2020 年疫情最凶的时候拿到 COPR,带着老婆和 5 岁的儿子落地多伦多。
在国内我英语六级 520 分,自以为够用。结果之一次去超市,收银员一句 “Need bags?” 我愣是没听懂,只能尴尬地傻笑。后来我发现:移民英语 ≠ 应试英语,真正的差距在口音、连读和语境。解决 *** 是:
我们一家三口准备了 20 万加币,结果之一年花了 12 万。大头是房租(多伦多市区两居室 2600 加币/月)和车险(新移民无本地记录,一年 4000 加币)。血泪建议:带一张国内信用卡备用金,汇率波动时能救命。
我在国内做互联网运营,投了 200 份简历,面试 8 次,全军覆没。转折点是把 LinkedIn 头像换成西装照,并把“负责千万级用户增长”改成“drove 10M+ user acquisition via SEO and ASO”,三周后收到 Shopify 的 offer。移民官不 care 你多厉害,他们只看你能不能用本地术语讲明白你的价值。
之一件事是去 Service Canada 申请 SIN 号码(社保号),没有 SIN 连手机卡都办不了。接着去银行开账户,RBC 对新移民有 newcomer package,免年费还送 800 加币开户奖励。
我儿子英语只会 “apple” 和 “hello”,但小学老师直接把他和本地孩子分到一个阅读小组。加拿大小学的 ESL 支持比想象中强大,三个月后他就能用英文写 100 字的日记。秘诀是:
我给自己定了“3F 原则”:Fast, Food, Factory。先去麦当劳打工,一小时 15 加币,顺便练口语;两个月后跳槽到 Costco 做库存管理,时薪涨到 22 加币。别小看任何工作,Costco 的 warehouse experience 后来成了我 Shopify offer 的敲门砖。
零下 30℃ 的冬天,我可以在 Costco 买到所有物资,但买不到一个能聊天的邻居。后来我发现:教会、羽毛球俱乐部、图书馆志愿者是破冰神器。现在每周三晚上,我和一群印度人打羽毛球,打完一起喝奶茶,比在国内的同事关系还铁。
儿子发烧 39℃,去 SickKids 急诊等了 6 小时。护士给的退烧药是布洛芬口服液,和国内没区别。但家庭医生制度真香,注册后每年免费体检一次,慢性病药物 25 岁以下全免。
刚落地时我租公寓被拒,因为信用记录是 0。后来办了secured credit card,每月刷 200 加币按时还,半年后分数涨到 720,顺利贷款买车。信用分数=移民后的第二张身份证。
儿子现在英文比中文流利,为了保住中文,我们每天晚饭必须用中文交流,周末送他去华文学校。代价是:他写作文时会把 “因为” 写成 “because”,但起码听得懂爷爷奶奶的方言。
“移民后悔了吗?”——每次回国都有人问。我的答案是:后悔过,但不是因为移民本身,而是因为前期没做功课。如果重来一次,我会:
最后想说:移民不是逃离,而是换一种活法。它不会让你一夜暴富,但会给你和孩子多一个选择。就像我儿子现在说的:“Dad, I can be a hockey player or a scientist, both are cool.”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