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移民好吗?
利弊并存,适合资金充裕、看重教育与国际跳板的人群,但需接受高房价与节奏压力。
---
一、香港身份到底值不值?先算四笔账
**1. 教育成本对比**
- 本地生读港大:每年学费4.2万港币
- 非本地生读港大:每年学费18.2万港币
**四年本科直接省下56万港币**,身份价值立竿见影。
**2. 税务账单**
- 薪俸税封顶17%,无资本利得税、无遗产税
- 同样年薪100万港币,在香港比内地少交约8万人民币
**3. 购房门槛**
- 非永居需交30%印花税,永居首置仅需1.5%—4.25%
- 一套800万港币的房子,身份差距高达204万港币
**4. 护照免签**
- 香港特区护照可免签/落地签171个国家与地区,省去申根、美签繁琐流程
---
二、香港移民优缺点:一张表看清
| 维度 | 优点 | 缺点 |
|---|---|---|
| 教育 | 15年免费义务教育+国际课程接轨 | 学位竞争激烈,呈分试压力大 |
| 医疗 | 公立医院急诊100港币包干 | 专科轮候时间动辄数月 |
| 税率 | 全球更低之一,企业利得税16.5% | 生活成本高,租金占收入40%常见 |
| 金融 | 资金自由进出,无外汇管制 | 开户审查趋严,需解释资金来源 |
| 身份 | 7年转永居,可保留内地户口 | 连续居住要求严格,中断需重新计算 |
---
三、7年转永居的隐藏条件:很多人栽在“通常居住”
**Q:每年必须住满183天吗?**
A:入境处没有硬性天数,但看重“以香港为生活中心”。以下证据越充分越稳:
- 香港雇佣合同、MPF记录
- 水电煤账单+银行月结单
- 子女在港就读证明
**Q:内地工作会被拒永居?**
A:若被外派内地,保留香港住址、报税、强积金,仍有机会获批,但需详细解释。
---
四、香港移民的四种主流途径
**1. 优秀人才入境计划(优才)**
- 打分制:年龄+学历+工作经验+语言≥80分可递交
- 2023年起取消年度配额,周期6—12个月
- 适合:名校STEM博士、名企高管、拿过国际奖项者
**2. 输入内地人才计划(专才)**
- 需提前获得香港雇主聘用,岗位需本地难以 ***
- 审批时间4—8周,可带配偶子女
- 适合:金融、IT、法律、建筑工程等紧缺行业
**3. 投资移民(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)**
- 2015年关停,2024年传闻重启,门槛或升至3000万港币
- 需投资股票、基金、债券等金融资产,房产被排除
**4. 非本地毕业生留港/回港就业安排(IANG)**
- 港校本科/硕士/博士毕业后可无条件留港24个月
- 找到工作后续签,7年转永居路径清晰
- 适合:计划赴港读书再转移民的群体
---
五、真实生活体验:三个过来人的坦白
**案例A:IT工程师Jason**
“月薪5万港币看似高,扣税后4.3万,房租1.8万,吃饭交通6千,每月能存1.5万就不错。**但跳槽机会多,一年涨薪30%很常见。**”
**案例B:陪读妈妈Grace**
“孩子读直资小学,学费一年2万,比国际学校省20万。**更大压力是呈分试,家长群比职场还卷。**”
**案例C:金融分析师Leo**
“拿永居后之一件事是买楼,印花税省了200万。**但加班文化重,凌晨下班是常态,回内地反而觉得节奏慢。”
---
六、容易被忽视的三件事
**1. 强积金对冲机制**
雇主可用遣散费对冲MPF供款,打工仔实际退休金可能缩水。
**2. 租售同权未落地**
没有香港房产,子女派位仍受校网限制,租房家庭在竞争中处于劣势。
**3. 内地社保衔接**
香港永居后仍可继续缴纳内地社保,退休时可双重领取,但需办理《港澳居民居住证》做身份核验。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