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运太差怎么办_如何转运招财
5
2025-09-08
从殖民时代到21世纪,美国移民史可以概括为“需求驱动—排斥—再开放—再收紧”的循环。每一次政策转向都与经济、战争、意识形态密切相关。
爱尔兰马铃薯饥荒与德意志革命推动超过1000万欧洲人登陆。此时政策几乎为零门槛,只需证明自己不是“穷到可能成为公共负担”。
为何针对华人?
答:太平洋铁路竣工后,华人劳工被视为“低价竞争者”,加州工会游说国会通过禁令,华人成为唯一被禁止入境的族裔。
该法按1890年美国人口普查的国别比例分配签证,目的是保持“盎格鲁—撒克逊血统优势”。南欧、东欧、亚洲移民数量被大幅压缩。
为何突然转向?
答:民权运动压力下,国会废除国别配额,建立“家庭团聚+技术劳工”双轨制,奠定了今日绿卡抽签、H-1B等制度的雏形。
2001年《爱国者法》要求所有签证申请人接受生物识别审查, *** 国家申请人拒签率飙升。
为何只给“梦想生”临时身份?
答:奥巴马 *** 绕开国会僵局,通过行政令保护童年入境者,但不提供绿卡路径,至今仍是两党拉锯焦点。
2019年政策扩大“公共负担”定义,曾使用医疗补助、粮食券的移民可能被拒签,合法移民数量下降12%。
拜登 *** 2022年提出《美国竞争法》,拟增加STEM博士绿卡配额,同时削减兄弟姐妹移民类别。硅谷与工会对此激烈博弈,反映美国移民政策的永恒矛盾:经济需求 vs 社会认同。
美国移民政策从来不是单向开放,而是“危机—妥协—再危机”的循环。理解历史,才能预判下一次政策窗口期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