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以,新加坡提供多种移民通道,包括技术移民、投资移民、创业移民、家庭团聚等。
---
新加坡移民通道全景图
**1. 技术移民(Employment Pass → PR)**
- 适用人群:高学历、紧缺行业人才
- 关键门槛:月薪≥5000新元(金融业≥5500),本科以上,雇主担保
- 审批周期:EP约3周,PR约6–12个月
**2. 投资移民(GIP全球商业投资者计划)**
- 适用人群:高净值企业家
- 投资选项:
- 方案A:250万新元成立新公司或扩充现有业务
- 方案B:250万新元投资GIP基金
- 直接拿PR,2年后可申请公民
**3. 创业移民(EntrePass)**
- 适用人群:创新领域创业者
- 核心要求:
- 获得认可风投或政府背书
- 公司注册资本≥5万新元
- 转PR需运营满2年且雇佣≥3名本地员工
**4. 家庭团聚**
- 配偶/未满21岁子女:担保人月薪≥6000新元
- 父母长期探访准证:担保人月薪≥12000新元
---
新加坡PR申请评分内幕
移民局不公开打分表,但内部评估维度已流出:
- **年龄**:21–30岁加分最高
- **居住时长**:连续居住2年以上显著加分
- **行业**:金融、IT、医疗、半导体优先
- **社会融入**:义工时长、社区推荐信、本地学历
**自问自答:EP转PR被拒主因?**
多数因“停留时间短+行业非紧缺”。建议:
- 至少住满24个月再递交
- 考取本地专业证书(如CFA、ACCA)
---
2024最新政策变动
- **COMPASS打分制**:EP申请人需达40分,学历、薪资、国籍多元化、技能加分
- **家属准证门槛提高**:DP持有人若想工作,需单独申请工作准证,不再附属于主申请人
---
真实案例拆解
**案例A:IT工程师3个月获批PR**
- 背景:28岁,国立大学硕士,月薪7000新元,人工智能领域
- 操作:
1. 入职第18个月递交申请
2. 提交开源项目贡献证明
3. 参加SGTech行业协会活动并获推荐信
**案例B:餐饮老板GIP被拒后逆袭**
- 被拒原因:营业额增长不足20%
- 补救:
1. 调整商业计划书,聚焦数字化外卖
2. 追加投资至300万新元
3. 6个月后重新获批
---
常见误区澄清
- **误区1:买房就能移民**
事实:外籍人士可买私宅,但房产与PR资格无直接关联
- **误区2:存款100万新元即可**
事实:GIP需实际运营企业或投资基金,定存不被认可
- **误区3:PR获批后无需再管**
事实:5年续签时需证明经济贡献(纳税、雇佣本地员工)
---
低成本备选方案:留学转移民
- 路径:公立大学/理工学院毕业→申请LTVP→工作半年→递交PR
- 优势:学费低于欧美,毕业后就业率>90%
- 关键:选择政府补贴专业(如工程、护理)
---
税务与身份规划
- **税务居民判定**:居住≥183天/年,全球收入征税
- **双重避税**:新加坡与80+国家签署DTA,中国籍可申请抵免
- **资产隔离**:PR后设立家族办公室,管理资产≥500万新元可享税务优惠
---
未来趋势预测
- **人才竞争加剧**:政府计划2030年人口达690万,技术移民配额将持续增加
- **数字化审理**:2025年起PR申请全面电子化,审批时间或缩短至4个月
---
行动清单(打印版)
1. 评估自身条件,匹配移民通道
2. 预约MOM官网自我测试工具
3. 准备6个月银行流水+税单
4. 加入本地行业协会积累推荐人
5. 每季度更新LinkedIn,突出新加坡项目经验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