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的别称有哪些_为什么叫梨涡

新网编辑 1 2025-09-08 05:01:15

梨的别称有哪些?古人把梨称作“快果”“ *** ”“蜜父”,而“梨涡”其实是笑靥的昵称,因形状似梨核凹陷而得名。

梨的别称有哪些_为什么叫梨涡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快果、 *** 、蜜父:古籍里的三重身份

翻开《本草纲目》,李时珍之一句话就写“梨,快果也”。**“快”不是速度,而是畅快**——古人觉得吃梨后喉咙瞬间通透,暑气全消,于是给它这个爽利的小名。

再往前翻到唐代段成式的《酉阳杂俎》,梨又成了“ *** ”。**“玉”指果肉莹白,“乳”暗示汁水丰盈**,仿佛石钟乳滴下的琼浆。到了宋代,《山家清供》干脆称梨为“蜜父”,把梨抬高到“百果之父”的地位,暗含“众甜皆从此出”的敬意。


梨涡:从果核到笑靥的奇妙迁移

很多人以为“梨涡”是梨身上的东西,其实它源自人脸。**为什么叫梨涡?**

把一颗梨横切,会看到种子周围有对称的五个小室,凹陷呈旋涡状;而人微笑时,面颊出现的两点小坑形状与之神似,于是宋人把这种笑靥昵称为“梨涡”。

  • **《诗经·卫风》**里“巧笑倩兮”的“倩”字,后人注释时就直说“倩者,梨涡浅也”。
  • **南宋·周密《武林旧事》**记载临安名妓王美娘“梨涡双注,一盏倾人城”,可见当时已把梨涡当成审美焦点。

方言地图:一颗梨的七十二变

在河北赵县,老农把雪花梨叫“大肚子”;到了安徽砀山,又成了“面梨”,因为入口即化像面粉;再往南到广东潮汕,青皮梨被喊作“打狗梨”,据说狗闻味都追着想咬一口。

梨的别称有哪些_为什么叫梨涡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最有趣的是云南大理的白语发音“zi-ner”,直译是“水包子”。**“水”指汁,“包子”指圆鼓鼓的外形**,形象得让人一听就懂。


诗词里的梨:从离别到相思的意象接力

古人写梨,常借“离”的谐音寄托别情。

  1. **唐·李白《折杨柳》**:“梨花千树雪,杨叶万条烟。”千树梨花同时绽放,像一场铺天盖地的离别雪。
  2. **宋·晏几道《生查子》**:“泪弹不尽临窗滴,就砚旋研墨。渐写到别来,此情深处,红笺为无色。”词牌后小注“以梨汁研墨”,梨汁微酸,墨迹难干,恰似挥不散的离愁。
  3. **清·纳兰性德《采桑子》**:“而今才道当时错,心绪凄迷。红泪偷垂,满眼春风百事非。”这里的“红泪”暗用“梨花带雨”典故,把女子的泣颜与雨后残梨叠映,双重凄美。

冷知识:梨木为何被叫“雷击木”

道士做令牌首选梨木,并非迷信。**梨木纹理细腻又坚硬,雷电劈后不易开裂**,于是被神化为“天雷赐印”。明代《鲁班经》记载,用雷击梨木刻符,可“镇宅辟邪”,其实背后是木材学:梨木密度高,导电均匀,雷击后碳化成天然保护层,虫蚁不蛀。


现代餐桌:梨也能做“肉”

别以为梨只能生吃或炖冰糖。云南昭通有一道“梨脯扣肉”,把梨切条糖渍后风干,再与五花肉层层叠扣蒸四小时。**梨脯吸饱猪油却清甜不腻,肥肉因果酸而解腻化渣**,一口下去,果香肉香交织,堪称“素甜与荤鲜的和解”。


尾声:一颗梨的命名史,也是一部文化漂流瓶

从“快果”到“梨涡”,从“ *** ”到“水包子”,每一次改名都是一次民间智慧的微创新。下次咬下一口多汁的梨时,不妨想想:你舌尖爆开的,其实是跨越千年的语言浪花。

梨的别称有哪些_为什么叫梨涡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上一篇:平静词语怎么写_有哪些常用表达
下一篇:189移民条件_189签证多久获批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