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国画颜色到底有多少种?
翻开《芥子园画谱》或故宫藏画,**常见国画颜色名称**其实不过三十余种,却足以表现千山万水。它们分三大类:
- **矿物颜料**:石青、石绿、朱砂、赭石、雌黄、白垩,颗粒粗、覆盖强。
- **植物颜料**:花青、藤黄、胭脂、槐花黄、苏木红,透明度高、易晕染。
- **动物颜料**:蛤粉、紫铆、虫胶,用量少却极珍贵。
二、如何调出传统色?核心思路只有三步
1. 先定主色,再谈层次
想调出“远山黛”?**主色是花青**,但只用花青会发闷。正确做法是:
- 花青+极淡墨=之一层灰青底
- 趁半干时,**花青+微量藤黄**扫出山脊反光
- 最后用干净笔蘸清水,**纵向轻扫**形成空气感
2. 赭石与胭脂的“万能配比”
画秋树时,**赭石三份+胭脂一份**可得到“老干红”;若再加半份花青,则变成“乌桕紫”。记住口诀:
赭石暖,胭脂艳;花青冷,三色调和见古雅。
3. 石绿分冷暖,别一次调死
石绿分头绿、二绿、三绿,颗粒依次变细。**头绿偏冷**,适合近景石面;**三绿偏暖**,宜点苔。调法:
- 头绿+藤黄=嫩绿芽
- 三绿+赭石=秋苔褐
- 二绿+蛤粉=淡绿雾
三、常见疑问:为什么我的颜色总显“脏”?
自问:是不是把矿物与植物颜料直接混?
自答:**矿物颜料呈碱性,植物颜料多酸性**,直接混易起化学反应变灰。正确顺序:
- 先铺植物色(如花青)打底
- 完全干透后,**轻罩矿物色**(如石青)
- 如需再调,用“破色”法——笔尖蘸清水轻扫边缘
四、进阶:如何用五种颜色画出四季
春——“新柳黄”
藤黄+花青+大量水,**笔尖蘸极淡胭脂**扫出柳梢红点。
夏——“荷塘碧”
花青+藤黄+蛤粉,**先铺花青底**,趁半干点藤黄,留自然晕圈。
秋——“柿熟丹”
朱砂+赭石+胭脂,**朱砂为主**,赭石勾暗部,胭脂提反光。
冬——“雪鸦青”
花青+淡墨+蛤粉,**花青墨画枝干**,干后用蛤粉弹雪点。
五、工具影响色:纸、笔、水的隐藏作用
- **生宣**:颜色扩散快,适合花青、藤黄的“撞水”效果。
- **熟宣**:矿物颜料不易沉淀,石青、石绿更显厚重。
- **羊毫**:含水多,适合大面积渲染植物色。
- **狼毫**:弹性强,**勾石绿苔点**时易出飞白。
- **水质**:硬水会让花青发紫,**蒸馏水或隔夜雨水**更稳。
六、实战:十分钟调出“敦煌土红”
敦煌壁画的红历经千年不暗,秘诀在**朱砂+赭石+极微量炭黑**。步骤:
- 赭石打底,横刷三遍,每遍干透
- 朱砂+胶水(桃胶1:10)调匀,**薄罩两层**
- 炭黑+赭石点裂缝,**趁半干用干净笔揉开**
效果:远看饱和,近看透气,**色层如砂岩**。
七、避坑指南:最容易犯的五个错误
- **石青直接加墨**:会变绿,正确是石青+花青+淡墨。
- **藤黄与白粉同碟**:易结块,分碟调后再并笔。
- **反复叠加矿物色**:底层未干时叠色会“翻底”,至少隔一夜。
- **忽略“醒色”**:画完隔日用干净水全幅轻刷,颜色更沉稳。
- **用现代水彩代替花青**:化学群青偏紫,**传统花青取自蓝靛**,带微绿。
八、古籍里的配色密码
《小山画谱》记:“**青绿为衣,赭石为骨,胭脂为魂**。”翻译到现代调色:
- 青绿(石青、石绿)做主调,面积更大
- 赭石勾轮廓、压暗部,让画面“站住”
- 胭脂点花、人物唇颊,**面积不足5%却最吸睛**
此法在《千里江山图》中清晰可见:青绿铺陈,赭石皴擦,**船帆一抹胭脂**成点睛。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