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pin码怎么设置_忘记pin码如何找回
1
2025-09-08
翻阅《汉语大词典》《辞源》等权威辞书,**“轻功”最早作为固定词组出现,是在明代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三回**。原文写武松“会使气力,又会使轻功”,这里的“轻功”已明确指代**身法轻灵、纵跃如飞的武术技巧**。再往前追溯,宋元话本里偶见“轻身功夫”的零散表述,却尚未凝练成“轻功”二字。
若把“轻功”拆成“轻身之术”理解,则源头可追到**战国**。 《庄子·逍遥游》写列子“御风而行”,虽带寓言色彩,却已透露**古人对摆脱重力束缚的想象**; 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载“秦舞阳年十三,白昼杀人,人莫能见”,被后世武术家解读为**早期轻身潜行术**的雏形。 然而,**真正系统化的轻功训练**,要到**唐宋寺院武僧与江湖镖师**的实践中才逐步成型。
唐代《太白阴经》记录“越壕堑、升壁垒”的军体训练,宋代《武经总要》则把“攀城越壕法”列为必修。此时**“轻身”二字偏重实用**,尚未浪漫化。
元杂剧《燕青博鱼》出现“飞檐走壁”的唱词; 明代《水浒传》《三遂平妖传》正式使用“轻功”一词,**赋予其文学光环**,使之与“神力”“硬气功”并列。
晚清《清稗类钞》载少林、峨眉、武当各有“壁虎功”“踏雪无痕”等名目,**“轻功”被拆解为多种子科目**,如:
自问:在没有现代力学解释的年代,飞檐走壁如何被合理化? 自答:古人借用了三条思路:
剥离传奇,**传统训练的核心是三点**: 下肢爆发力——深蹲跳、负重登阶; 足弓弹性——沙坑蹦跳、穿铁底鞋; 身体协调——梅花桩、窄墙行走。 现代运动生物力学测算,顶尖武者垂直起跳可达80厘米,借蹬墙二次发力可翻上3米墙头,**这就是“飞檐走壁”的物理边界**。
1920年代上海武侠片《火烧红莲寺》首次用吊威亚呈现“空中漫步”; 1980年代《少林寺》让“梅花桩”家喻户晓; 2000年后《卧虎藏龙》竹林对决,**把轻功美学推向“无视地心引力”的极致**。 观众越惊叹,离历史真实越远,却也说明**“轻功”一词已超越武术,成为东方文化符号**。
自问:普通人能否体验? 自答:可以,但得先分清“**功能性轻功**”与“**表演性轻功**”:
若真想练,**从深蹲、提踵、单腿跳开始**,坚持两年,翻上2米墙并非神话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