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到院子是什么意思_院子梦境解析
3
2025-09-08
中午,在现代口语里不过两个字,古人却把它写得摇曳生姿。最常见的说法是“午时”,指十二时辰的第七个时段,相当于今11:00—13:00。除此之外,还有:
问:亭午、卓午、禺中到底读什么?
答:
古人写诗,午时不仅是时间标记,更是情感开关。
白居易《观刈麦》“力尽不知热,但惜夏日长”,午时烈日成为农人辛劳的背景。
范成大《四时田园杂兴》“日长篱落无人过,惟有蜻蜓蛱蝶飞”,正午的静被放大成一幅无声画。
邵雍《午窗》“天心无改移,时至物自化”,借午时阳极阴生之理,说天地循环。
古人把午时当成一天阳气最盛的节点,衍生出许多讲究:
问:午时三刻是几点?
答:古代一刻约今十五分钟,三刻即11:45左右。
问:为什么午时又叫“马时”?
答:十二生肖中,午时对应马,故称“马时”。
问:现代还能用“亭午”吗?
答:书面写作可用,口语显得刻意,建议放在诗词或散文中。
想在文章里添古意,不妨这样:
时辰 | 别名 | 现代时间 |
---|---|---|
午时 | 日禺中、亭午、卓午 | 11:00—13:00 |
午时初 | 午初 | 11:00—11:40 |
午时正 | 正午 | 12:00 |
午时末 | 午末 | 12:20—13:00 |
汉字文化圈共享这一时间概念:
从“亭午”到“卓午”,从“日禺中”到“正午”,古人用不同声韵为中午描摹光影。下次提笔,不妨让午时雅称替你说出那一瞬的烈日与蝉鸣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