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画如何鉴赏_国画点评词语有哪些

新网编辑 5 2025-09-08 06:50:15

国画如何鉴赏?国画点评词语有哪些?一句话:先读气韵,再品笔墨,最后看题跋与印章。下面用层层拆解的方式,把这两个疑问揉进实战点评里。

国画如何鉴赏_国画点评词语有哪些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气韵生动:到底在“动”什么?

古人把“气韵生动”列为六法之首,可它看不见摸不着。自问:怎样才算生动?

答:看气息是否贯通全纸。例如齐白石的虾,**虾须虽细,却像有水流穿过,纸面活了起来**。常见点评词语:

  • 空灵:留白处似有烟岚浮动。
  • 沉厚:墨色层层渍染,气息往下坠。
  • 清润:干湿得宜,像晨露未晞。

若一幅山水只见堆砌,却无“呼吸”,即便皴法繁复,也只能称“工”而非“妙”。


笔墨骨法:线条会说话

线条是国画的脊梁。怎样听“线”说话?

自问:同一支毛笔,为何有人画出金石味,有人却显浮滑?

国画如何鉴赏_国画点评词语有哪些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答:关键在“提按”与“顿挫”。八大山人的荷梗,**如铁丝屈蟠,外柔内刚**,点评常用词:

  1. 遒劲:力量藏在转折处。
  2. 苍辣:渴笔飞白,带风霜感。
  3. 秀逸:行笔轻快却不失骨力。

记住:线条若无力,再浓的墨也只是“墨猪”。


设色与渲染:艳而不俗的秘诀

国画用色讲究“随类赋彩”,但“类”不等于照搬自然。

自问:张大千的泼彩为何艳得通透?

答:他在石青、石绿里掺了淡墨,**色中有墨,墨不碍色**,于是出现“古艳”一词。常见点评词:

  • 古艳:厚重颜料透出岁月包浆。
  • 雅淡:赭石花青轻扫,似旧绢泛光。
  • 明丽:朱砂点秋叶,一点即燃。

若整幅画面跳色过多,便落“市井气”;控制色阶,才见“书卷气”。


构图与留白:看不见的战场

构图不是简单摆景,而是布势。

自问:为何倪瓒一河两岸式构图百看不厌?

答:他用留白制造“远意”,**水不画一笔,却觉万顷茫然**。点评高频词:

  1. 疏可走马:大片留白让视线奔驰。
  2. 密不透风:重峦叠嶂却无闷塞。
  3. 奇险:树石欹侧,似倒非倒。

构图若四平八稳,只能称“能品”;出奇制胜,才入“神品”。


题跋与印章:最后一道“味”

题跋是画面的回声,印章是点睛。

自问:为何有人题字满纸却显累赘,有人寥寥数字即提神?

答:字需“帖意”而非“碑味”,**行书略带草情,与画气息相通**。点评词:

  • 书卷气:题字有晋唐风骨。
  • 压角稳:印章大小与画心平衡。
  • 引首灵动:长题如行云流水。

若印章过大,便成“喧宾夺主”;若题跋文不对题,则“画蛇添足”。


实战演练:套用点评词语写一段

以一幅现代青绿山水为例:

“此帧起手以**遒劲**的中锋勾勒山脊,线条**苍辣**如斧劈;继而泼以石绿,色墨交融处**古艳**而**明丽**。构图取‘高远’之势,主峰突兀,**奇险**中见**空灵**;下方留白,**疏可走马**,烟波微茫。左下小字题诗,行书**秀逸**,与画面**清润**之气暗合,朱文压角章**压角稳**,全幅遂臻**气韵生动**之境。”


避坑指南:常见误用点评词

很多初学者把“工笔”误当“细腻”,把“写意”误当“潦草”。

自问:工笔画能否“气韵生动”?

答:可以。陈之佛的工笔花鸟,**丝毛层层,却气息流转**,点评应称“精工而雅”,而非简单“细”。

常见误用纠正:

  • “粗犷”≠“大气”,若无内骨,只能叫“粗野”。
  • “淡雅”≠“清淡”,淡而无味只能称“单薄”。
  • “厚重”≠“浓墨”,墨猪一团反失“通透”。

进阶:建立自己的点评词库

把每次看画的即时感受写下来,再对照古人画论,提炼专属词汇。

步骤:

  1. 先写“之一眼情绪”——震撼、宁静、萧瑟……
  2. 再找对应传统词——雄强、幽寂、荒寒……
  3. 最后记录笔墨证据——某处飞白、某处渍墨……

半年后,你将拥有百词百用的私人词典,**不再只会说“好看”或“牛逼”**。

上一篇:澳洲移民多少分_如何凑够65分
下一篇:苦瓜塞肉末怎么做_苦瓜塞肉末的家常做法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