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见虎牙掉了_周公解梦准吗
6
2025-09-08
很多初学者之一次看到草书,脑海里会冒出三个大字:看不懂。其实草书并非胡乱涂鸦,而是有一套严格的“草法”。草书之“草”,在于笔势连绵、结构简省、点画呼应,把楷书里方折的笔画化作圆转的弧线,把多个笔画合并成一笔完成。简言之,草书是汉字书写的“速记体”,却又要兼顾艺术美感。
草书之所以难认,是因为偏旁部首被高度符号化。例如:
• “氵”三点水,在草书中常写作一条波浪线;
• “辶”走之底,则变成一个向右下的长挑;
• “艹”草字头,往往两点一横带过。
把这些高频偏旁整理成一张“草字符速记表”,每天默写三遍,一周就能解决60%的认读障碍。
楷书的用笔关键词是“提按”,草书的核心却是“使转”。
使:运笔方向的突然改变;转:笔锋在纸面上的圆转回旋。
练习 *** :
1. 用毛边纸画“∞”符号,要求一笔完成,线条均匀;
2. 再写“之”字,把楷书的方折全部改为圆转;
3. 最后尝试“龙”字草书,体会“横变弧、竖变挑”的节奏。
选帖:初学者推荐孙过庭《书谱》或智永《真草千字文》,字迹清晰、法度严谨。
对临:把帖放在左侧,用透明纸覆盖,逐笔描红,重点观察起笔角度与收笔出锋。
背临:合上字帖,凭记忆默写,写完再对照,用红笔圈出差异处,下次重点攻克。
行书仍保留楷书的“独立笔画”,只是偶尔勾连;草书则笔笔呼应、一气呵成。例如“事”字:
• 行书:横、竖、横折、横,四笔清晰可辨;
• 草书:之一笔横画直接翻折成竖,再右挑带出横折,最后一点化作回锋,总共两笔。
行书简省的是“书写动作”,草书简省的是“字形结构”。举例“鱼”字:
• 行书:上部“⺈”与“田”基本保留;
• 草书:直接写成一条波浪线加一点,“田”部被完全省略。
自问:为什么公文合同都用楷书或行书,而很少用草书?
自答:草书识别成本高,适合艺术创作、信札手札;行书兼顾速度与可读性,日常笔记、牌匾题字更常见。
先练半年楷书打基础,再练一年行书掌握连带,最后才攻草书。否则容易“草不成形”。
硬笔也能写草书,但毛笔的弹性与飞白更能表现草书的“使转”之美。建议先用0.7mm中性笔练结构,再过渡到兼毫毛笔。
记住“疏可走马,密不透风”八个字。正文部分字距紧、行距松;落款字略小,钤印位置在正文右下或左下,形成对角呼应。
王羲之写《十七帖》时心情平和,线条舒缓;张旭《古诗四帖》借酒纵笔,线条如骤雨旋风。创作前先定情绪,再动笔。
通过蘸墨量与运笔速度制造枯湿对比。首字墨饱,中间飞白,末字回锋收墨,整幅作品就有了“呼吸感”。
把整篇草书当作一首乐曲,字组为节拍,连笔为旋律。例如“江流天地外”五字,可处理成“江流”紧凑、“天地”舒展、“外”字拉长,形成强弱弱强的节奏。
草书不是潦草,而是在法度中见自由,在自由中守法度。当你能把“使转”练到手腕发酸,把“草字符”背到梦里都在默写,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写的“龙飞凤舞”竟能被朋友认出,那一刻,你就真正踏进了草书的大门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