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事有情,字面看是“有事情也有情感”,但真正把它落地到日常,很多人却摸不着头脑。它到底是鸡汤,还是一套可复制的行动指南?下面用问答+场景拆解的方式,帮你彻底吃透。
---
“有事”到底指哪些事?
**1. 必须完成的硬任务**
- 工作:写方案、跑客户、做汇报
- 生活:交房租、还信用卡、带孩子打疫苗
**2. 可预见的突发事**
- 半夜同事求助改PPT
- 父母突然说血压高要去医院
**3. 自我增值的小事**
- 每天背20个单词
- 睡前读10页专业书
自问:这些事如果今天不做,明天会不会更焦虑?会,就列入“有事”清单。
---
“有情”又体现在哪?
**1. 对别人的情绪回应**
- 同事加班到崩溃,递一杯咖啡比说“加油”更走心
- 伴侣抱怨家务累,主动洗碗十分钟胜过千言万语
**2. 对自己的情绪照顾**
- 连续熬夜后,允许自己请半天假补觉
- 被领导批评,先深呼吸三次再回邮件
**3. 对关系的长期投入**
- 每月固定请父母吃一次饭,不聊成绩只聊家常
- 老友生日不转账,手写一张卡片寄过去
自问:做完一件“事”后,有没有让至少一个人(包括自己)心里更暖?有,就做到了“有情”。
---
为什么“有事有情”缺一不可?
**只有事,人会变机器**
- 案例:程序员小赵每天写代码14小时,三年升P8,却查出甲亢,女友也分手。
**只有情,人会失边界**
- 案例:宝妈阿敏全天候陪孩子,拒绝任何出差,结果职场边缘化,情绪反噬到家庭。
**两者结合,才是可持续的成长**
- 任务完成度≥80%,情绪账户≥60%,人生系统才稳定运行。
---
如何把“有事有情”拆成每日动作?
### 早:5分钟情绪扫描
- 问自己:今天最担心什么?最期待什么?
- 写在便利贴,贴在电脑边,下班前撕掉。
### 午:15分钟人情互动
- 给长期没联系的客户发一句“最近项目顺利吗?”
- 给爸妈发一张午餐照片,配文“今天吃了你爱吃的茄子”。
### 晚:30分钟复盘
- 用两列清单:左列写完成了哪些事,右列写对谁表达了情。
- 如果右列为空,第二天优先补一条。
---
常见误区与破解
**误区1:把“有情”当讨好**
- 破解:先满足自己底线,再谈付出。比如先保证睡眠7小时,再帮同事加班。
**误区2:把“有事”当越多越好**
- 破解:用“删除法”而非“加法”。每天最多三件要事,其余授权或延期。
**误区3:只在节日才表达情**
- 破解:把节日预算拆成52份,每周五请团队喝奶茶,成本低却记忆深。
---
不同角色的落地模板
### 职场新人
- 有事: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公司,列出当日TOP3任务
- 有情:下班前给导师发一句“今天您指点的SQL我练熟了,谢谢”
### 二胎父母
- 有事:周日晚上用20分钟和孩子制定下周学习计划
- 有情:每晚睡前轮流给两个孩子讲5分钟专属故事,不混用
### 自由职业者
- 有事:上午接案,下午创作,晚上做报价
- 有情:每月选一天做“客户感恩日”,手写明信片寄给合作过的甲方
---
如何衡量“有事有情”做对了?
- 指标1:任务完成率≥80%,且身体没报警(失眠、胃痛)
- 指标2:重要关系满意度≥7分(10分制,每季度匿名问卷)
- 指标3:自我情绪打分≥6分(每天睡前1分钟自评)
---
进阶玩法:把“有事有情”写成一句个人Slogan
- 例1:代码要写,咖啡也请喝。
- 例2:方案不拖,拥抱不少。
- 例3:报表准时,故事也准时。
把它贴在书桌,三个月后再看,你会发现“忙”不再是借口,“累”也带着甜味。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