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种植技术_如何提高产量

新网编辑 2 2025-09-08 09:56:38

一、水稻种植技术到底包含哪些关键环节?

很多人以为“插秧”就是全部,其实完整的水稻种植技术至少包括品种选择、育秧、整地、移栽、水肥管理、病虫草害防控、收获与干燥七大环节。每一个环节都决定最终产量与品质。

水稻种植技术_如何提高产量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二、品种选择:高产之一步,如何选对稻种?

自问:什么品种适合本地?

自答:先看积温、日照时长、土壤类型,再查当地农业推广站的区域试验数据。例如华南双季稻区可选“Y两优900”,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可选“南粳46”

  • 抗病性:稻瘟病高发区选抗稻瘟品种。
  • 米质:高端市场选一级米品种,如“南粳9108”。
  • 生育期:双季早稻需≤110天,晚稻需≤120天。

三、育秧:小苗壮,大田才能旺

自问:旱育秧与湿润育秧哪个更好?

自答:机械插秧推荐硬盘旱育秧,秧龄25天、苗高12–15 cm、白根数≥10条;手工插秧可用湿润育秧,但需防“绵腐病”。

  1. 种子处理:先用25%咪鲜胺浸种防恶苗病,再催芽至破胸露白。
  2. 基质配比:草炭∶蛭石∶珍珠岩=3∶1∶1,每盘播干谷80 g。
  3. 温度管理:棚内白天25–30 ℃,夜间≥15 ℃。

四、整地与移栽:土壤松,根系才深

自问:为什么同一品种产量差距可达200 kg/亩?

水稻种植技术_如何提高产量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自答:差距往往出在整地质量与移栽密度

整地标准:耕深≥20 cm,地表平整高差≤3 cm,泥浆沉实2–3天后插秧。

移栽密度:杂交稻1.3–1.5万穴/亩,常规粳稻1.8–2.0万穴/亩;每穴2–3苗,确保基本苗6–8万/亩


五、水肥管理:水层深浅与氮肥运筹的奥秘

自问:怎样做到“灌水不见水,断水不裂缝”?

自答:采用“浅湿干”间歇灌溉

  • 返青期:2–3 cm浅水层。
  • 分蘖期:湿润灌溉,土壤含水量80%左右。
  • 孕穗抽穗期:3–5 cm深水护胎。
  • 灌浆期:干湿交替,收割前7天断水。

氮肥运筹

  1. 基肥:复合肥(N-P₂O₅-K₂O=15-15-15)25 kg/亩。
  2. 分蘖肥:尿素7.5 kg/亩,插后5–7天施。
  3. 穗肥:倒二叶露尖时尿素5 kg/亩+氯化钾5 kg/亩。
  4. 粒肥:齐穗后叶色转淡可补1 kg/亩尿素。

六、病虫草害防控:绿色高效方案

自问:不打化学农药行不行?

自答:完全不用目前不现实,但可压低基数、精准用药

对象绿色措施化学替代
稻飞虱田埂种芝麻、香根草诱集天敌25%吡蚜酮WP 20 g/亩
稻纵卷叶螟性诱剂+诱捕器6%阿维·氯虫苯SC 40 ml/亩
稗草机插秧同步封闭,丙草胺+苄嘧磺隆茎叶处理:氰氟草酯+五氟磺草胺

七、逆境应对:高温、低温、台风如何减灾?

自问:连续35 ℃以上高温,结实率骤降怎么办?

自答:

  1. 灌深水降温,日灌夜排。
  2. 叶面喷施0.2%磷酸二氢钾+芸苔素内酯
  3. 提前3–5天收获,防止高温逼熟。

台风前:开好“丰产沟”,降低倒伏风险;台风后:立即排涝、追施速效氮肥5 kg/亩,促新根快发。


八、收获与干燥:最后的增值机会

自问:含水率多少收割最合算?

自答:籼稻20–22%、粳稻23–25%时机械收割损失最小;烘干至14.5%入库,整精米率可提高3–5个百分点。

  • 分段收获:先割晒再脱粒,适合倒伏田。
  • 低温烘干:≤40 ℃,防止爆腰。
  • 仓储管理:稻谷水分≤14%,仓温≤20 ℃,防霉变。

九、未来趋势:智慧稻田与再生稻

自问:再生稻能否让“一种两收”成为主流?

自答:在长江中下游一季稻区,再生稻已突破两季总产1000 kg/亩。关键技术:

  1. 选用强再生力品种如“甬优1540”。
  2. 头季稻收割留桩高度35–40 cm。
  3. 头季稻收割当天灌浅水并追施尿素10 kg/亩。

同时,物联网墒情监测、无人机变量施肥、卫星遥感估产,正在把传统水稻种植升级为数字农业

上一篇:炖泥鳅的家常做法_泥鳅怎么炖才没土腥味
下一篇:女子打扮艳丽词语有哪些_如何优雅使用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