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务谈判技巧有哪些?先厘清谈判的底层逻辑
商务谈判不是讨价还价,而是**价值交换**。
问自己:对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?我能提供什么不可替代的价值?
当这两个问题答案匹配,谈判就成功了一半。
技巧一:BATNA——永远留好后路
BATNA(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)即**更佳替代方案**。
- 谈判前,列出如果谈崩,你能接受的三种Plan B;
- 谈判中,用BATNA做心理锚点,避免被“最后通牒”吓退;
- 谈判后,若对方条件低于BATNA,果断离场。
**记住:BATNA越强,谈判桌上的底气越足。**
技巧二:ZOPA——找到可成交区间
ZOPA(Zone of Possible Agreement)是双方都能接受的**重叠区域**。
如何快速锁定ZOPA?
1. 先问对方预算或期望,再透露自己的弹性范围;
2. 用“如果……那么……”句式试探,例如:“如果贵司一次性付款,我们可以让价3%”;
3. 把非核心条款(交货期、售后)当作筹码,扩大ZOPA。
如何提升商务沟通能力?从“听”开始
多数人以为沟通=说,其实**80%的商务沟通靠听**。
问自己:我听懂对方的弦外之音了吗?
*** 一:3F倾听模型
- **Fact(事实)**:对方说了什么数据、案例;
- **Feeling(情绪)**:对方语调、停顿透露的焦虑或兴奋;
- **Focus(意图)**:对方真正想达成的目的。
举例:客户说“你们的报价比竞品高15%”,背后可能是**担心预算超支**,而非单纯压价。
*** 二:PREP表达框架
Point(观点)-Reason(原因)-Example(案例)-Point(重申)。
场景:向高层汇报项目延期。
- Point:项目需延期两周;
- Reason:核心供应商因环保检查停产;
- Example:去年类似事件导致竞品断货,损失20%订单;
- Point:延期两周可换备用供应商,避免更大损失。
**PREP让表达有逻辑、有温度、有说服力。**
跨文化商务沟通:如何避免“踩雷”
问题:为什么同一份合同,美国客户爽快签字,日本客户却反复修改?
答案:**文化语境差异**。
低语境 vs 高语境
- **低语境(美国、德国)**:合同条款必须逐字明确,口头承诺无效;
- **高语境(日本、沙特)**:更看重长期关系,合同只是“君子协定”。
应对策略:
1. 对低语境客户,附件列出所有技术参数;
2. 对高语境客户,先安排非正式晚宴建立信任。
数字化时代的商务沟通新工具
问题:远程会议如何保持谈判效率?
答案:**用工具弥补“在场感”缺失**。
工具清单
- **Miro白板**:实时共享思维导图,避免“你说A我记成B”;
- **Loom录屏**:把复杂方案录成5分钟视频,客户可反复观看;
- **Calendly日程**:自动匹配时区,减少“你周二我周三”的扯皮。
**注意:工具是放大器,底层仍是信任。**
实战案例:如何用一页备忘录逆转谈判
背景:某 SaaS 公司向连锁酒店推销管理系统,客户IT部以“数据安全”为由拒绝。
步骤:
1. **听**:IT部真正担忧的是“系统崩溃导致房态错乱”;
2. **问**:如果系统可用性达99.99%,是否可接受?
3. **答**:提供第三方压测报告+故障赔付条款;
4. **收尾**:用一页备忘录列出“风险-对策-责任”,客户当天签字。
**关键:把对方隐忧转化为具体保障,而非空洞承诺。**
最后自问:你的“沟通资产负债表”健康吗?
- **资产**:专业度、行业数据、成功案例;
- **负债**:过度承诺、信息不透明、情绪失控。
每月复盘一次:哪些沟通增加了资产?哪些负债需要止损?
**健康的资产负债表,是长期商务关系的基石。**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