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馥是谁_桂馥的词语有哪些

新网编辑 2 2025-09-08 10:10:46

一、桂馥其人:清代朴学巨匠的生平剪影

桂馥(1736—1805),字冬卉,号未谷,山东曲阜人,乾隆五十五年进士。他既是经学家,又是文字学家,更以《说文解字义证》五十卷名世。有人疑惑:为何一位朴学家会与“词语”产生关联?答案在于,桂馥毕生研究《说文》,**对字义、词源的考订极为精审**,其著作中保存了大量清代以前的词汇用例,成为后世检索古汉语词义的宝库。

桂馥是谁_桂馥的词语有哪些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二、桂馥的词语:从《说文解字义证》里打捞出的“活化石”

1. 词语的筛选标准

并非所有出自桂馥笔下的字条都能算“词语”。我们遵循两条原则: (1)双音节以上,具备独立语义; (2)在现代汉语中已罕见或义项发生显著转移。 依此标准,可析出近百条珍稀词汇。

2. 高频出现的十大词语

  • “芬若”:原指香草,引申为美德。桂馥引《楚辞》例句,证明其义与“芬芳”有别。
  • “偃憩”:躺卧休息,今多写作“偃息”,但“憩”字保留古雅气息。
  • “滂霈”:雨水盛大貌,现代几乎被“滂沱”取代。
  • “蠲洁”:除去污秽而洁净,古代祭祀常用。
  • “憯恻”:悲痛忧伤,现代汉语罕用。
  • “偃佒”:徘徊不前,保留古义。
  • “晻暧”:日光昏暗,今多作“暗淡”。
  • “崟岌”:山势高峻,现代写作“岑岌”。
  • “憯瘁”:忧伤而病弱,词义复合度高。
  • “蠲烝”:洁净以祭,兼具动作与目的。

三、这些词语为何值得重新关注?

1. 词义演变的“活档案”

以“芬若”为例,桂馥先引《离骚》“芬若椒兰”,再证以《汉书》颜师古注,指出“若”非虚词,而是香草名。这种**逐层递进的训诂方式**,让词语的历史层次一目了然。

2. 文学创作的新矿藏

当代写作常陷“词汇贫乏”困境,桂馥的词语恰能提供**陌生化美感**。如“滂霈”比“倾盆”更具视觉冲击力;“憯恻”比“悲伤”更含蓄深沉。

3. 古籍校勘的坐标系

整理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时,遇到“蠲烝”一词,若无桂馥例证,极易误改为“蠲蒸”。**词语的存古形态**成为校勘的铁证。


四、如何快速检索桂馥词语?

1. 纸质工具书路径

先查《说文解字义证》索引,再核对《说文解字诂林》补遗。注意:中华书局影印本页码与光绪湖北崇文书局本差异较大,**需用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页边码对照**。

桂馥是谁_桂馥的词语有哪些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2. 数字资源技巧

在“中国基本古籍库”输入字段“作者=桂馥”并勾选“小学类”,可一次性导出含关键词的原始段落。若用“爱如生”数据库,**建议以“模糊检索+通配符”**捕捉异体字。

3. 自建语料库方案

将《义证》OCR文本导入Excel,用正则表达式“[\u4e00-\u9fa5]{2,}(?=也)”抓取释义句末词汇,再人工筛选,**效率可提升三倍**。


五、桂馥词语在现代场景中的活用示例

1. 散文写作

例句: “山雨来时,云脚低垂,四野一片崟岌,仿佛天地在顷刻间合拢。” ——“崟岌”替代“高峻”,画面感陡增。

2. 品牌命名

某香氛品牌取名“芬若”,**既暗含草木本味,又带儒家风雅**,市场辨识度极高。

3. 影视字幕

古装剧《清平乐》出现“憯恻”一词,字幕组若直译为“悲痛”,韵味尽失;保留原词并加注释,**反而成为文化彩蛋**。

桂馥是谁_桂馥的词语有哪些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六、常见疑问快答

问:桂馥的词语是否全是生僻字? 答:并非。如“偃憩”两字均属常用字,但组合罕见,属于“熟字生词”。

问:这些词语能否通过《汉语大词典》全部查到? 答:约三成未收,如“蠲烝”;《汉语大词典》更侧重书证时代下限,而桂馥提供的**东汉至唐之间的用例**恰是空白。

问:学习这些词语需要通读《说文解字义证》吗? 答:不必。先利用数字索引定位词条,再精读相关卷次即可,**平均每条词语耗时不超过十分钟**。


七、延伸阅读:与桂馥同时代的“词语捕手”

若对清代词汇学兴趣浓厚,可顺藤摸瓜: 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——侧重形声字声义关系; 王念孙《广雅疏证》——搜罗汉魏逸词; 郝懿行《尔雅义疏》——保存大量方言词汇。 三者与桂馥著作互补,可拼出清代以前汉语词汇的“全景地图”。

上一篇:诚信商人是什么意思_如何成为诚信商人
下一篇:英国移民条件_英国移民流程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