属蛇遇鸡年运势如何_2025年财运感情事业全解析
1
2025-09-08
是词语,不是成语。
不少人在写作文或做语文题时,会突然卡住:“廉颇”究竟是不是一个词语?翻开《现代汉语词典》,确实能查到“廉颇”这一词条,释义为“战国时期赵国名将”。既然被权威辞书收录,它当然具备词语资格。不过,它属于专有名词,与普通名词“将军”“士兵”不同,专指特定历史人物。
成语通常具备以下特征:
“廉颇”仅两字,且离开人物背景便失去意义,因此不符合成语标准。类似地,“诸葛亮”“秦始皇”也不是成语,只是专有名词。
学生写《论廉颇精神》时,容易在开头写道:“‘廉颇’这一成语告诉我们……”其实应改为“廉颇这一历史人物”或“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”。
网上流行语“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”被误称为成语,实际上完整典故出自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,原句是“廉将军虽老,尚善饭”,后人截取成句,但它仍属典故引用,而非成语。
部分教师为图方便,把“廉颇”“蔺相如”一起放进“成语故事”课件,导致学生概念混淆。正确做法是将二人归入“历史典故人物”标签。
虽然“廉颇”本身不是成语,但围绕他的事迹却衍生出多个成语:
这些成语的共同点是脱离具体人名仍能表达完整含义,例如“负荆请罪”可用于任何道歉场景。
命题老师常这样设问:
“下列选项中,属于成语的是:A. 邯郸学步 B. 廉颇 C. 赵括 D. 纸上谈兵”
解题口诀:
按此标准,正确答案是A、D。
从认知心理学看,人脑对具象人物的记忆强于抽象概念。廉颇的“负荆请罪”画面感极强,导致人们把人物与故事打包记忆,最终误将人名当作成语。这种现象在“项羽”“刘邦”等人物上也存在。
若需在文章中提及廉颇,可采用以下模板:
注意避免写成:“正如廉颇这一成语所说……”此类表述。
今天,我们厘清了“廉颇”的词语身份,也明白了成语的边界。下次再遇到类似疑问,不妨先问自己:它离开人名还能独立使用吗?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那它大概率只是专有名词,而非成语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