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重到底是什么?
失重,常被误读为“没有重力”,其实**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暂时为零**的一种状态。
自问:为什么飞机做抛物线飞行时人会飘起来?
自答:飞机以自由落体轨迹下降,舱内一切物体包括人都以同一加速度下落,于是彼此不再挤压,表现为“飘”。
---
失重与微重力、零重力的区别
- **失重**:瞬间或短期现象,如跳楼机、过山车顶点。
- **微重力**:长期但仍有微弱重力,国际空间站约是地面的百万分之一。
- **零重力**:理论概念,现实中不存在。
---
失重环境如何产生?
1. 抛物线飞行:飞机先爬升后俯冲,约20秒失重。
2. 落塔实验:德国不来梅落塔,110米自由落体,5秒失重。
3. 轨道运行:航天器以7.9 km/s高速“下落”同时“向前”,形成持续失重。
---
失重对人体八大系统的影响
**骨骼系统**
- 骨密度每月流失1%—2%,相当于卧床三个月的老年患者。
- 原因:成骨细胞活性下降,破骨细胞活性上升。
**肌肉系统**
- 下肢抗重力肌群萎缩最快,小腿围度可缩小30%。
- 对策:宇航员每天需跑带束缚训练2小时。
**心血管系统**
- 血液头向分布,面部浮肿,腿部变细。
- 返回地球时易现直立性低血压,俗称“晕地球”。
**前庭与平衡**
- 内耳耳石不再受重力牵引,空间运动病发生率70%。
- 训练:飞行前做科里奥利椅旋转适应。
**免疫系统**
- T细胞功能下降,潜伏病毒如带状疱疹易激活。
**体液与电解质**
- 血浆容量减少22%,钠、钾重新分布。
**感觉与认知**
- 味觉迟钝,偏爱辛辣;空间定向需依赖视觉补偿。
**心理与睡眠**
- 昼夜节律紊乱,褪黑素分泌减少,需人工光照调节。
---
失重实验如何帮助地球医学?
- **骨质疏松新药**:在失重中快速筛选抑制破骨细胞的化合物,缩短研发周期。
- **心肌萎缩模型**:模拟长期卧床患者心脏变化,验证电 *** 疗法。
- **蛋白质晶体**:微重力下晶体更大更纯,利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蛋白结构解析。
---
普通人能否体验失重?
- **零重力航班**:美国Zero-G公司,票价约七千美元,一次抛物线飞行可体验15次20秒失重。
- **室内跳伞风洞**:垂直风洞产生气流托举,虽非真正失重,但能模拟漂浮感。
- **VR+多轴椅**:通过视觉与前庭错配,制造短暂“灵魂出窍”错觉。
---
未来失重技术展望
- **旋转式人工重力**:直径200米的环形空间站,每分钟旋转2圈,可产生0.38g火星重力。
- **磁悬浮失重舱**:利用超导磁体与人体微弱抗磁性,实现地面短时悬浮实验。
- **量子惯性阻尼**:理论阶段,通过操控真空涨落抵消惯性力,或让失重舱无需轨道也能漂浮。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