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写写”到底是不是词语?先给结论
**“写写”是现代汉语里真实存在的词语,属于动词重叠式,表示“稍微写一写、尝试写一下”的轻松语气。**
它既不是生造词,也不是方言土语,在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第7版里就能查到,标注为“动词重叠,表示动作时间短暂或程度轻微”。
---
为什么有人质疑“写写”不是词语?
**常见质疑点**
- 听起来像口语,书面没见过
- 重叠后语义似乎没变,怀疑多余
- 输入法偶尔不能直接打出,误以为不存在
**逐一拆解**
1. **口语≠非词语**:汉语大量重叠式都先流行于口语,再被辞书收录,例如“看看”“说说”。
2. **语义确实变了**:单说“写”是中性动作,“写写”则自带“随意、短时、尝试”的附加色彩。
3. **输入法滞后**:词库更新永远慢于语言生活,打不出不代表不存在,试试输入“写写看”就能连带出现。
---
“写写”在语料里的真实身影
**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**随机抽样
- 例句1:你先**写写**草稿,不用急着交。
- 例句2:周末在家**写写**毛笔字,权当休息。
- 例句3:让孩子每天**写写**日记,培养习惯。
**数据量**
在约五千万字的子库中,“写写”出现次,频率虽低于“看看”“听听”,却明显高于“跑跑跳跳”等同类重叠,足以证明它已稳定落地。
---
和“写一写”有什么区别?
**互换场景**
- 口语里几乎等价:你写写/你写一写,都行。
- 书面语倾向用“写一写”:显得正式、音节更舒展。
- 重叠式更轻快:对话、便条、朋友圈更常用“写写”。
**语义细微差别**
“写一写”突出“一次”的量感,“写写”突出“短时”的语感,后者更随意。
---
“写写”能否出现在正式文件?
**公文、合同、学术论文**
- 公文:不宜出现,应改为“撰写”“起草”。
- 合同:用“签署”“书写”。
- 学术论文:用“撰写”“写作”。
**原因**
正式语体追求庄重、精确,重叠式自带口语色彩,与场景氛围冲突。
---
教学场景怎么教孩子认识“写写”?
**小学低年级**
- 归类游戏:把“看看、听听、写写、画画”放一起,让孩子发现重叠规律。
- 情境造句:老师布置“回家给爸爸**写写**一封信”,学生自然体会“短时、轻松”。
**初中以上**
- 对比训练:
- 原句:他每天写五百字。
- 改写:他每天**写写**五百字。
让学生体会语气差异,理解“短时、随意”的附加义。
---
*** 新用法:叠音再叠,“写写写”又是什么?
**三连叠**
- 语义:比“写写”更急促,表达“赶紧、连续”的情绪。
- 场景:弹幕、微博、聊天。
例:deadline到了,**写写写**!
- 语法地位:尚未被辞书收录,属于 *** 临时创新,但生命力强,可能沉淀为新的口语词。
---
对外汉语教师如何解释“写写”?
**三步法**
1. **示范动作**:教师写两笔停下,说“我只是**写写**,没写完”。
2. **对比时长**:在黑板上写长句,计时;再写两个字,计时。学生感知“短时”。
3. **替换练习**:把“写”换成“读、唱、跳”,让学生大量生成“读读、唱唱、跳跳”,加深重叠式语感。
---
常见误用与纠正
**误用1**
× 我打算写写一本书。
√ 我打算写一本书。
原因:“写写”暗示短时、少量,与“一本书”的大量任务冲突。
**误用2**
× 请认真写写这份报告。
√ 请认真撰写这份报告。
原因:重叠式自带轻松色彩,与“认真”要求的严肃氛围矛盾。
---
小结之外的延伸思考
**语言是流动的河**
今天的“写写”也许明天会被更鲜活的形式替代,但它已用足够的语料、辞书身份证明了自己。
**作为内容创作者**
在SEO写作中,适度使用“写写”能让文章语气松弛,拉近与读者距离;但在关键词密度控制上,仍需以“写作”“撰写”为主,避免口语重叠式过度稀释主题权重。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