暴雨预警等级到底怎么分?一张表看懂
中央气象台把暴雨预警信号分为四级,从低到高依次为蓝色、黄色、橙色、红色。它们的核心差异在于降雨量、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。
- 蓝色预警: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,或已达50毫米且降雨可能持续。
- 黄色预警: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,或已达50毫米且降雨可能持续。
- 橙色预警: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,或已达50毫米且降雨可能持续。
- 红色预警: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,或已达100毫米且降雨可能持续。
暴雨与特大暴雨的“量”差在哪里?
很多人把“暴雨”和“特大暴雨”混为一谈,其实国家气象局有明确数字门槛:
- 暴雨:24小时累计雨量50~99.9毫米。
- 大暴雨:24小时累计雨量100~249.9毫米。
- 特大暴雨:24小时累计雨量≥250毫米。
举个直观例子:北京年均降雨量约500毫米,一场特大暴雨可在一天内倾泻掉北京半年的雨量。
为什么同样50毫米,有时只是小雨有时却成灾?
自问:50毫米听起来不多,为何城区瞬间看海?
自答:关键在雨强——也就是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。
- 如果50毫米均匀下在24小时,排水系统从容应对。
- 如果50毫米集中在30分钟,排水管网瞬间超载,积水倒灌。
暴雨来临前,普通人如何快速判断危险?
无需专业仪器,记住“三看一听”:
- 看云:乌云压顶、云底极低且翻滚,预示强对流。
- 看水:路边排水井开始反涌,说明地下管网已满。
- 看风:突然狂风大作,雨点横飞,雨强即将升级。
- 听雷:雷声沉闷连续,意味着主雨带就在头顶。
城市内涝与山洪暴发的预警信号有何不同?
城市内涝看积水深度,山洪暴发看上游雨量。
场景 |
核心指标 |
普通人避险动作 |
城市内涝 |
积水没过车轮中心 |
立即弃车,向高处转移 |
山洪沟 |
上游1小时雨量≥30毫米 |
垂直河道向两侧山坡跑 |
暴雨过后,这些隐形风险常被忽视
雨停≠危险解除,以下三点最易被轻视:
- 电线落水:积水导电,远离路灯杆、配电箱。
- 地面塌陷:雨水掏空路基,看似平整实则中空。
- 次生滑坡:山区土壤含水量饱和,48小时内仍可能滑坡。
如何用手机快速查询实时雨量?
三步搞定:
- 打开中国气象局官网或中央气象台APP。
- 进入降水实况,输入所在位置。
- 查看分钟级雷达图,颜色越深雨强越大。
写在最后的小贴士
暴雨天气,宁可十防九空,不可失防万一。记住一条铁律:人往高处走,车往高处停。把这份常识转给家人,关键时刻能救命。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