属马九月份运势2019_如何转运
2
2025-09-08
“山山叠叠,水水潺潺”,古人用aabb式写景词语,让画面自带节奏感。到底有哪些aabb式写景词语?又该如何把它们写进文章而不显堆砌?下面逐层拆解。
先给出一份“速查表”,按场景分类,方便随取随用。
问:为什么“层层叠叠”比“层叠”更生动?
答:双叠音带来节奏回环,读者在声音延长中自然放慢阅读速度,脑中同步“扫描”画面,于是山势的纵深感被放大。
问:会不会显得啰嗦?
答:关键在于“控制密度”。一段百字描写里,aabb式词语出现一次即可点睛,连续使用两次以上才会显堆砌。
清晨,山谷里朦朦胧胧的雾气尚未散去,松针上挂着的水珠滴滴答答地落。抬头望,天色朗朗清清,像被夜雨擦亮的玻璃。脚下溪水潺潺涓涓,一路把石头的棱角磨得圆滑。
山山叠叠云脚低, 水水潺潺石上啼。 风过松林萧萧瑟瑟, 月照沙岸灿灿烁烁。
想看郁郁葱葱的竹海,更好六月前往;若偏爱飘飘洒洒的雪景,十二月才是正当时。无论哪个季节,登上观景台,群山苍苍莽莽,镜头里自带滤镜。
拆分嵌入法
原词:层层叠叠
改写:稻浪起伏,一叠又一叠,像大地缓慢呼吸。
感官错位法
原词:潺潺涓涓
改写:水声薄如蝉翼,贴在耳膜上轻轻振。
动静对比法
原词:昏昏暗暗
改写:前一秒天色昏昏暗暗,下一秒闪电劈开,天地亮如白昼。
请用“山山叠叠”与“飘飘洒洒”各写一句,要求一句写夏,一句写冬,不重复上文示例。
夏:山山叠叠的墨绿在烈日下蒸腾,像凝固的浪。
冬:雪粒飘飘洒洒,把山脊的锋利磨成柔软的弧线。
《诗经·小雅》“萧萧马鸣,悠悠旆旌”,已见叠音雏形;王维“漠漠水田飞白鹭”,以“漠漠”写田畴平旷;李清照“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点点滴滴”,把雨声与愁绪绑在一起。可见,aabb式词语不是现代产物,而是千年前的“镜头语言”。
掌握词库、控制节奏、结合情境,aabb式写景词语便不再是“套路”,而是让文字发光的“滤镜”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