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开雾散是什么意思_云开雾散后会出现什么景象

新网编辑 2 2025-09-08 03:12:25

“云开雾散”到底指什么?

“云开雾散”是汉语里常见的四字景象词语,字面意思是云层散开、雾气消散,引申为疑难或困境瞬间明朗。在气象学上,它描述的是低层水汽被阳光或风力驱散,能见度从不足百米骤增至十公里以上的过程。

云开雾散是什么意思_云开雾散后会出现什么景象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云开雾散前,天空在发生什么?

在浓雾锁城的清晨,你或许经历过以下场景:

  • 湿度接近饱和,呼吸都带着黏腻感;
  • 能见度低于200米,红绿灯只剩一团朦胧光晕;
  • 风速极低,树叶像被胶水粘住,纹丝不动。

此时,太阳仍被逆温层牢牢压住,地面辐射冷却持续,雾滴不断凝结,仿佛给城市套上一层灰白纱幕。


云开雾散的瞬间,哪些景象最震撼?

1. 金光穿云——“耶稣光”登场

太阳高度角升至15°左右,光线像万把金剑刺破云层,形成丁达尔效应。雾滴被镀上金边,光束从云缝倾泻,摄影圈称之为“耶稣光”。

2. 云海翻涌——山谷变仙境

在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区,雾层往往低于山顶。云开雾散时,云雾沿山脊下沉,像瀑布般飞流直下,形成云瀑奇观。黄山、庐山、牛背山都是经典机位。

3. 城市显影——高楼如海市蜃楼

平原城市的大雾消散时,高层建筑的轮廓逐层显现,先是电视塔的避雷针,再是玻璃幕墙的反光,最后连立交桥的车流都清晰可辨,仿佛有人用橡皮擦慢慢擦掉磨砂玻璃上的水汽。

云开雾散是什么意思_云开雾散后会出现什么景象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为什么同一天气系统下,有的地方先散雾?

自问:同样一场辐射雾,为何城区北部已见蓝天,南部仍灰蒙一片?

自答:关键在下垫面差异

  1. 水面 vs 陆地:湖泊上方水汽补充持续,雾更难散;
  2. 混凝土 vs 绿地:城市热岛效应使混凝土区域升温快,雾滴蒸发加速;
  3. 山谷 vs 平原:地形抬升触发局地环流,山风像扫帚一样把雾推出山口。

云开雾散后,天空颜色为何格外通透?

雾散后,空气中气溶胶粒子被大量清除,瑞利散射占主导,蓝光散射更纯粹,于是:

  • 天空呈现高饱和度的湛蓝
  • 远山轮廓锐利,甚至能看清二十公里外的输电塔;
  • 日出日落色彩更浓烈,因为少了雾滴的米氏散射削弱红光。

如何用摄影定格“云开雾散”?

器材选择

  • 广角镜头:收纳云海全貌;
  • 中长焦:压缩耶稣光的空间感;
  • 三脚架必备:清晨光线弱,长曝光避免抖动。

参数参考

场景光圈快门ISO
金光穿云f/81/250s100
云海流动f/112s50

黄金时间点

日出后30分钟内,太阳角度低,光线色温约3000K,雾层未被完全蒸发,最易拍到冷暖对比。


云开雾散的文学意象,为何千年不衰?h2>

“云开日出四山明”(唐·吕岩)到“雾散云开天万里”(宋·释师范),诗人借景抒怀:

云开雾散是什么意思_云开雾散后会出现什么景象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  • 政治隐喻:苏轼《定风波》“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”,暗喻贬谪生涯的转机;
  • 人生哲理:陆游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,把雾散比作绝处逢生。

现代歌词中,林夕写“大雾散去,人便清楚”,依然延续这一意象。


常见疑问快答

Q:雾散了还会再聚吗?
A:若风速持续低于2m/s湿度回升至90%以上,雾可能在傍晚前卷土重来。

Q:飞机起降为何总等“云开雾散”?
A:跑道视程(RVR)需≥550米,雾滴会干扰无线电高度表,增加着陆风险。

Q:人工能加速雾散吗?
A:机场用雾炮车喷射高温气流,或撒播液氮促使雾滴沉降,但成本极高,仅限紧急使用。

上一篇:拔丝地瓜家常做法_拔丝地瓜怎么熬糖
下一篇:凉拌黄瓜怎么做才脆_凉拌黄瓜要不要焯水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