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先给出结论:描写到底是什么词?
**描写在现代汉语里既是动词,也是名词。**
动词用法:他正在描写一场暴雨。
名词用法:这段描写很生动。
所以,它并非只能被贴上单一标签,而是“两栖”词。
---
二、为什么有人会把“描写”误当成形容词?
常见场景:
- “这段文字很描写。”
- “他的风格太描写了。”
这两句话听起来别扭,却频繁出现在口语里。原因有三:
1. 受英语形容词化后缀“-ive”影响,把“descriptive”直译成“描写”。
2. *** 缩略语泛滥,“描写感”“描写风”被当成形容词用。
3. 语感迁移:与“生动”“细腻”并列时,大脑自动把它归到形容词阵营。
**结论:误用虽流行,但规范汉语里“描写”不作形容词。**
---
三、动词“描写”的语法特征
- **能带宾语**:描写风景、描写心理。
- **能加“了、过”**:描写了战争的残酷;曾经描写过底层生活。
- **能重叠**:描写描写,让细节更饱满(口语里偶见)。
- **不能受“很”修饰**:×很描写。
- **能进入“把”字句**:把江南春雨描写得如诗如画。
---
四、名词“描写”的语法特征
- **能受数量词修饰**:一段描写、几处描写。
- **能受形容词修饰**:细腻的描写、冗长的描写。
- **能作主语或宾语**:这段描写推动了情节;作者擅长描写。
- **不能带宾语**:×描写人物。
- **不能加“了、过”**:×描写了、×描写过。
---
五、如何一眼判断句子里的“描写”是动词还是名词?
自问自答:
Q:它后面有没有直接跟宾语?
A:有→动词;无→继续问。
Q:它前面有没有“的”或数量词?
A:有→名词;无→再看语境。
Q:能否替换成“描述”而不改变结构?
A:能→动词;若替换成“描述的部分”才通顺→名词。
---
六、与近义词“描绘、描述、描摹”的细微差别
1. **描绘**:更强调画面感,常用于视觉场景。
2. **描述**:偏口语,适用范围最广,可指抽象事物。
3. **描摹**:书面色彩浓,侧重精细复制。
4. **描写**:兼顾动作与结果,文学写作里最常见。
例句对比:
- 他用油画描绘故乡的晨雾。
- 记者描述了事发现场。
- 古籍描摹了唐代的服饰纹样。
- 小说描写主人公的孤独。
---
七、实战演练:改写病句
原句:这篇文章太描写了,缺少议论。
问题:把“描写”误当形容词。
改写:这篇文章**描写过多**,缺少议论。
或:这篇文章的**描写成分过重**,缺少议论。
---
八、在SEO写作中的使用建议
- **标题**:避免“描写技巧很描写”这类错误,可改为“让描写更生动的五个技巧”。
- **关键词密度**:动词“描写”与名词“描写”交替出现,降低机械重复。
- **锚文本**:指向“描写手法”页面时,用“人物描写手法”而非“描写很描写”。
---
九、常见疑问快答
Q:古汉语里“描写”也是动名两栖吗?
A:明代以前多用“写”或“貌”,动名分工不明显;“描写”成词后沿袭现代用法。
Q:能否说“描写性文字”?
A:可以,这里的“描写”作定语,本质仍是名词,类似“战争题材电影”。
Q:考试作文里用“描写”会被扣分吗?
A:只要词性正确、搭配得当,不仅不扣分,反而因精准表达加分。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