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惊慌”到底是不是词语?
是的,“惊慌”是一个现代汉语常用词,收录于《现代汉语词典》《汉语大词典》等权威辞书,词性为**形容词**,也可作**动词**使用,表示因突然 *** 而慌张不安的心理状态。
---
词源与演变:从“惊”到“慌”的叠加
- **“惊”**本义为马受 *** 而狂奔,引申为**突然受到 *** **;
- **“慌”**古写作“恇”,指**内心忙乱无措**;
- 两义叠加后,“惊慌”在明代白话小说中定型,用以描写**突遇变故时的复合情绪**。
---
现代汉语中的词性分布
1. 形容词用法(最常见)
- 例:他显得很**惊慌**,连话都说不连贯。
- 语法特征:可受程度副词修饰(很、非常、特别),可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。
2. 动词用法(较少见)
- 例:突如其来的巨响**惊慌**了全村的狗。
- 语法特征:带宾语,多用于被动或使动句式。
---
与近义词的细微差别
| 词语 | 侧重点 | 搭配对象 | 语体色彩 |
|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|
| 惊慌 | **突发的慌张** | 神色、人群 | 口语/书面 |
| 惊恐 | **恐惧成分更重** | 眼神、尖叫 | 书面 |
| 慌乱 | **行动忙乱** | 手脚、现场 | 口语 |
| 惊惶 | **文言遗留** | 古籍、正式文本 | 书面 |
---
常见搭配与固定结构
- **惊慌失色**:面部因慌张而失去常态。
- **惊慌失措**:慌张到无法应对。
- **惊慌地+动词**:惊慌地后退、惊慌地张望。
- **一片惊慌**:形容群体同时陷入慌张状态。
---
误用案例与纠正
❌ 误:他惊慌得把杯子掉在地上。
✅ 正:他**慌得**把杯子掉在地上。(“惊慌”侧重情绪而非动作结果)
❌ 误:这个消息太惊慌了。
✅ 正:这个消息令人**惊慌**。(“惊慌”不修饰事物本身)
---
语料库中的高频语境
- **突发事件**:火灾现场、地震报道、股市暴跌。
- **文学描写**:夜色中传来脚步声,她的心一下子**惊慌**起来。
- **儿童心理**:孩子找不到妈妈时,脸上写满**惊慌**。
---
方言与跨语言对照
- 粤语:同用“惊慌”,发音[ging1 fong1]。
- 英语:panic(名词/动词),startled(形容词),但**缺少“惊+慌”的复合情感词**。
- 日语:驚き慌てる(おどろきあわてる),需用短语表达。
---
教学提示:如何向小学生解释
问:老师,什么叫“惊慌”?
答:想象你正在走路,突然一条狗冲出来大叫,你**心里一紧、手脚发抖、不知道怎么办**,这就是“惊慌”。
---
延伸思考:情绪词的双音化趋势
现代汉语中,单字“惊”或“慌”已较少独立表达复杂情绪,**双音化**使语义更精确:
- 惊→惊慌、惊惶、惊愕
- 慌→惊慌、慌乱、慌张
这种构词方式既**保留古汉语简洁性**,又**满足现代表达需求**。
---
测试题:判断正误
1. “他惊慌地完成了演讲。”(× 与语境不符)
2. “人群中出现一阵惊慌。”(√ 指群体情绪)
3. “别惊慌,先深呼吸。”(√ 动词祈使句)
---
写作应用:如何让“惊慌”生动
- **动作细节**:手指无意识地揪住衣角。
- **生理反应**:后背瞬间渗出冷汗。
- **环境烘托**:灯管滋啦一声熄灭,黑暗压得人**惊慌**到窒息。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