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到玉佛像_是什么预兆
2
2025-09-08
陈淑芬,香港金牌经纪人,曾一手捧红张国荣、张学友、梅艳芳。她不仅把艺人推向巅峰,更把“艺人经纪”做成一门高利润生意。坊间流传,她早年仅靠一次演唱会分红便购入半层写字楼,此后十年资产翻二十倍。她的财运为何如此惊人?答案藏在**“精准判断+人脉杠杆+现金流管理”**三大核心。
1989年,张国荣告别演唱会一票难求。陈淑芬提前锁定红磡体育馆档期,并把票价分三档:480、680、980港币。看似常规,实则暗藏玄机:
演唱会结束,她用手上现金+赞助商置换的写字楼首付,买下尖沙咀两层商铺,三年后翻倍卖出。普通人如何复制?
自问自答:我没有明星资源,也能用演唱会模式吗?
答:把“演唱会”换成“知识付费直播”。先预售高价VIP席位,再拿定金去谈供应链折扣,用差价锁定未来升值资产。
陈淑芬从不把艺人当雇员,而是当**“信用背书”**。1993年,她想投资日本演唱会市场,却缺启动资金。她让张学友以“友情价”出席三场小型歌迷会,换取日本主办方提前支付60%订金。这笔钱成了她在东京购置录音室的原始资本。
自问自答:普通人如何撬动“无息贷款”?
答:把“明星”换成“行业KOL”。例如,你开奶茶店,可邀请本地美食博主以“终身免费喝”换一条置顶视频,用视频流量向房东争取三个月免租期。
陈淑芬曾透露,她每进账一笔大钱,必做**“三账户切割”**:
自问自答:月薪五千也能用三账户吗?
答:比例可调。例如,5000元工资:2500元定投REITs,1500元存货币基金等机会,1000元日常开销。关键是**“先分账,再花钱”**。
问自己:我所在的行业,有没有“预售+高溢价”可能?
场景:你想让行业前辈帮你背书,换取供应商账期。
陈淑芬的录音室曾被火灾烧毁,却因提前购买“关键人保险”,三个月内获赔重建。普通人可做的防火墙:
误区一:把偏财当工资花
陈淑芬的助理曾拿到30万年终奖,立刻全款买车,两年后贬值一半。正确做法是:先买可出租的车位,用车位租金覆盖车贷。
误区二:等“大钱”才行动
陈淑芬之一桶金仅8万港币,她用来租下商场角落卖明星海报,三个月滚动出下一场演唱会的订金。
自问自答:我现在只有1万元,能做什么?
答:用5000元批发演唱会周边,在粉丝群预售;剩下5000元做小红书投放,测试爆款。跑通模型后,再复制到更大场次。
陈淑芬的每一次偏财爆发,背后都是**“预判—杠杆—隔离”**的闭环。她曾说:“我不是赌运气,我只是把风险切成四块,每次只承担其中一块。”当你把这套系统拆成日常动作:每天存50元到机会账户,每周约见一个潜在背书人,每月复盘一次现金流,偏财运就会像滚雪球一样,在某个节点突然加速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