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有人能连续走20年财运?
很多人把“财运”简单理解为中彩票或突然暴富,但真正能持续20年财运亨通的人,往往靠的是系统思维与复利机制。他们并不追求一次性的暴利,而是让财富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。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拆解核心逻辑。
之一步:先厘清“20年财运”到底是什么
财运=收入曲线×时间杠杆×抗风险能力
- 收入曲线:不是工资单,而是“睡后收入”占总收入的比例。比例越高,财运越稳。
- 时间杠杆:用20年做单位,任何年化收益>12%的资产都能翻10倍。
- 抗风险能力:一次股灾、一次失业、一场大病,就能把10年积蓄清零,所以风控是底座。
第二步:搭建“三账户模型”锁定长期现金流
问:具体怎么分账户?
答:把每月收入切成三块,比例可动态调整,但原则不能破。
- 生活账户:覆盖6个月日常支出,放在货币基金或短债,保证流动性。
- 增值账户:70%定投宽基指数+20%行业ETF轮动+10%高股息蓝筹,目标是年化10%–15%。
- 机会账户:预留5%–10%资金,等黑天鹅砸出黄金坑时出手,比如疫情底、政策底。
这套模型在2008、2015、2020三次危机中都被验证过,能让回撤<20%,反弹>50%。
第三步:用“职业复利”把人力资本更大化
问:普通人没有原始资本怎么办?
答:把职业当“之一资产”,用技能复利跑赢通胀。
- 每年把10%收入投入学习,选那些能直接提升时薪或项目分成的技能,如数据分析、AI工具、跨境运营。
- 建立作品库而非简历:GitHub、知乎专栏、独立站案例,让雇主或客户主动溢价。
- 把人脉分层:A层是能带你进更高圈层的导师,B层是与你互换资源的同行,C层是下游可外包的助手,定期维护。
当人力资本年化增长>20%,原始积累期可从10年缩短到5年。
第四步:房产与股权的“双轨配置”
问:房产还能不能投?
答:能,但要换逻辑。
- 选人口净流入的二线核心区,租售比>1:250即可覆盖月供。
- 用“以租养贷”模式,把房子变成债券,而非赌升值的彩票。
- 同时用港美股+可转债打新做股权端进攻,年化做到15%以上。
双轨的好处是:房产抗通胀,股权吃成长,二者相关性低,组合回撤更小。
第五步:用“税务筹划”每年多留5%利润
问:合法节税有哪些高阶玩法?
答:三条主线。
- 个独/个体核定征收:把副业收入通过核定征收降到3.5%综合税率。
- 香港保单+跨境ETF:利用免税额度做美元资产增值,对冲本币贬值。
- 企业主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:更高可抵75%所得税,直接把利润留在公司再投资。
每年多留5%,20年复利就是2.65倍,相当于额外赚出一套房。
第六步:建立“反脆弱”系统对抗黑天鹅
问:万一再遇到2020年怎么办?
答:提前布三道保险。
- 保险层:定期寿险保额=剩余负债+孩子教育金;医疗险选0免赔百万医疗;重疾险保额≥5年年收入。
- 现金流层:保留20%货币基金+10%黄金ETF,极端行情下能活18个月。
- 心理层:写“投资遗嘱”——提前设定止损线和再平衡规则,避免情绪杀跌。
反脆弱的核心不是预测危机,而是危机来了反而能抄底。
第七步:把财富转化为“家族资产”
问:20年后钱怎么不缩水?
答:用家族信托+教育基金双工具。
- 信托把房产、股权、保单打包,隔离债务与婚姻风险,确保资产按意愿传承。
- 教育基金用529或香港储蓄分红险,锁定孩子未来学费通胀。
- 每年开一次家庭CFO会议,让孩子参与资产配置,培养第二代财商。
当财富能跨代流动,20年财运才真正闭环。
最后:用“时间刻度”检验每一步
把上述步骤写成一张20年甘特图:前5年积累人力资本,6–10年攒之一桶金,11–15年做资产放大,16–20年做传承与慈善。每季度复盘一次,用IRR(内部收益率)而非绝对金额衡量进度。只要IRR>12%,20年后你的财富曲线就会像指数函数一样陡峭。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