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国家卫健委通报,截至2021年5月31日,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10亿剂次,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超过3亿人,这一数据标志着中国疫苗接种工作取得重大进展,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疫苗接种数据持续更新
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,全国新冠疫苗接种剂次超10亿,接种人数达3亿以上,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,各地也在加快推进疫苗加强针的接种工作。
专家表示,疫苗接种是防控疫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,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,人群免疫屏障正在逐步建立,这将大大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。
疫苗研发进展顺利
我国已有4款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,其中包括2款灭活疫苗、1款腺病毒载体疫苗和1款重组蛋白疫苗,这些疫苗在有效性、安全性等方面都经过了严格的科学评估。
中国科学院院士、著名病毒学家高福表示,中国疫苗研发速度和质量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先的,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疫苗的国际合作,为全球疫情防控贡献力量。
专家解读:疫苗接种的重要性
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疫苗接种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措施,他呼吁更多国家和地区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工作,共同应对疫情挑战。
疾控专家强调,尽管疫苗接种取得显著进展,但疫情防控仍不能松懈,公众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,如勤洗手、戴口罩、保持社交距离等。
疫情防控形势分析
国内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,专家分析认为,这与人员流动频繁、聚集性活动增多等因素有关,随着气温变化,病毒传播风险可能增加,防控工作需要更加细致。
专家建议,公众应密切关注疫情动态,非必要不出行,确需出行要提前了解目的地防疫政策,春节期间,更要加强防控意识,避免聚集,做好个人防护。
疫苗接种的常见问题解答
问:疫苗接种后会出现哪些常见反应? 答:接种疫苗后,部分人可能会出现发热、疲劳、头痛等轻微反应,这些通常是正常的免疫反应,一般会在24小时内消失。
问:哪些人群不适合接种疫苗? 答:对疫苗成分过敏者、既往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者、患有严重慢性疾病者等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接种。
问:接种疫苗需要间隔多久? 答:根据疫苗类型不同,一般需要间隔2-4周,加强针接种通常在完成全程接种后至少6个月进行。
未来防控工作重点
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表示,下一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:
- 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工作,特别是加强老年人接种覆盖率
- 做好疫情监测预警,及时发现和处置聚集性疫情
- 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,如医务人员、老年人等
- 持续开展健康宣传教育,提高公众防护意识
专家强调,疫情防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,每个人都应履行好自己的责任,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。
让我们携手并肩,共克时艰,为早日战胜疫情贡献力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