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通报,截至4月15日24时,北京市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158例,无新增死亡病例,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3例,这是自疫情暴发以来,北京首次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降至个位数,标志着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。
疫情现状:新增病例数创新低
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在4月1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近期北京市疫情形势总体平稳,新增病例数持续下降,4月15日,北京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,为海淀区某公司员工,已转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,该病例与近期京外输入病例有关联,提示疫情防控工作仍需保持高度警惕。
从数据来看,北京市现有封控区、管控区、防范区的数量和范围正在逐步缩减,截至目前,北京市共有高风险地区11个,中风险地区35个,低风险地区调整为14个,这一变化表明,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,但仍有待完善。
核酸检测:全面覆盖,精准防控
为确保疫情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治疗,北京市持续开展多轮核酸检测工作,4月15日,北京市共完成核酸检测350万人,其中阳性检出率为0.03%,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北京市还积极推进"抗原+核酸"双检测模式,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,对于重点人群,如冷链从业人员、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等,北京市实行"应检尽检"的检测策略,确保重点行业、重点人群的健康安全。
专家解读:疫情形势依然严峻
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,虽然新增病例数持续下降,但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,她表示,近期京外疫情多点散发,输入性风险依然存在,广大市民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,做好个人防护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通过视频连线表示,北京疫情总体可控,但不能掉以轻心,他建议,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要继续保持"一米线"、"戴口罩"、"勤洗手"等良好习惯,减少聚集性活动,降低交叉感染风险。
防控措施:科学精准,分类施策
北京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始终坚持科学精准、分类施策的原则,对于高风险地区,北京市实行"足不出户、上门服务"的管控措施;对于中风险地区,实行"足不出区、错峰取物"的管控措施;对于低风险地区,实行"常态化防控"策略。
北京市还积极推进疫苗接种工作,截至4月15日,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3000万剂次,疫苗接种率达到90%以上,这一数据表明,北京市疫苗接种工作进展顺利,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心理调适:关注心理健康,积极应对
在疫情防控过程中,广大市民的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,北京市心理健康协会呼吁广大市民保持积极心态,科学应对疫情,避免过度焦虑和恐慌。
北京市还设立了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,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心理支持和专业指导,北京市各社区也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团体辅导活动,帮助市民缓解压力,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。
未来展望:持续推进常态化防控
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表示,下一步,北京市将继续坚持"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"的总策略,持续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,她呼吁广大市民继续支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,共同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。
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依然面临严峻挑战,广大市民要继续保持警惕,做好个人防护,共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。
北京疫情最新通报显示,新增病例数持续下降,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,专家提醒,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,市民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,做好个人防护,北京市将继续坚持科学精准、分类施策的防控策略,持续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,保障市民健康和社会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