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140次例会,通报最新疫情形势,分析防控形势,部署下一步防控工作,当前,北京市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,防控工作不容松懈。
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,截至2022年11月18日24时,北京现有确诊病例128例,无症状感染者142例,东城区、朝阳区、海淀区、丰台区报告的病例数量较多。
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140次例会,通报最新疫情形势,分析防控形势,部署下一步防控工作,会议强调,当前,北京市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,防控工作不容松懈。
风险区域调整:高风险区数量增加
根据疫情发展态势,北京市对风险区域进行了动态调整,自11月18日起,新增高风险区17个,涉及东城区、朝阳区、海淀区、丰台区、石景山区、门头沟区、房山区、通州区、顺义区、昌平区、大兴区、怀柔区、平谷区、密云区、延庆区。
截至目前,北京市共有高风险区233个,中风险区65个,高风险区实行“足不出户、服务上门”管控措施,中风险区实行“人不出区、错峰取物”管控措施。
防控措施升级:核酸检测、健康监测、出行限制
为应对疫情,北京市升级了防控措施:
-
核酸检测: 市民需按照所在社区通知,定期进行核酸检测,重点区域、重点人群加密检测频次。
-
健康监测: 市民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,出现发热、干咳、乏力、嗅觉味觉减退、鼻塞、流涕、咽痛、结膜炎、肌痛、腹泻等症状,立即向社区报告,及时就医。
-
出行限制: 高风险区人员原则上居家,不出门,中风险区人员非必要不出区,确需外出的,须经社区批准,落实防控措施,低风险区人员出行需扫“北京健康宝”绿码,配合测温等措施。
-
公共场所管理: 商场、超市、菜市场、影院、博物馆、美术馆、公园等公共场所,严格落实扫码、测温、限流、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。
-
聚集性活动管控: 市内大型会议、会展、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暂停举办,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从简举办,严格控制人数。
专家建议:个人防护、疫苗接种、心理调适
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、主任医师庞星火在11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当前,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全球主流流行毒株,其传播力强、隐匿性高、致病力减弱,但传播速度快、传播链长,对防控工作提出更高要求。
庞星火建议:
-
坚持科学精准防控: 个人要自觉遵守各项防疫规定,配合做好核酸检测、健康监测、隔离观察等措施。
-
加强个人防护: 坚持科学佩戴口罩,尤其是在公共场所、公共交通工具等密闭场所,勤洗手,注意咳嗽礼仪,保持社交距离。
-
尽快完成疫苗接种: 3岁以上无接种禁忌症者,尽快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,已完成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人群,也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。
-
保持良好心态: 疫情防控期间,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保证充足睡眠,合理膳食,适当运动,增强抵抗力。
-
不信谣、不传谣: 不要轻信未经证实的信息,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。
生活提示:物资储备、就医指南、线上服务
疫情防控期间,市民生活可能受到影响,以下是一些生活提示:
-
物资储备: 建议提前准备1-2周的生活必需品,包括食品、饮用水、药品、卫生用品等,尽量减少外出购物频次。
-
就医指南: 非紧急情况,建议暂缓就医,确需就医的,提前联系医院,了解就医流程,做好个人防护,急危重症患者可直接拨打120急救电话。
-
线上服务: 充分利用“北京通”APP、“京办”小程序等线上渠道,办理政务服务事项,享受生活服务类APP的线上订购、配送服务。
众志成城,共克时艰
当前,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,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的压力不容忽视,我们要深刻认识疫情防控的复杂性、艰巨性、反复性,坚持“动态清零”总方针不动摇,落实“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治疗”要求,以快制快,阻断病毒传播链。
每个人都要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,自觉遵守防疫规定,配合做好各项防控措施,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,让我们众志成城,共克时艰,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!
标签: 北京肺炎疫情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