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导读:
什么是物传人?
"物传人",即物体表面病毒通过接触传播给人类,就是病毒附着在物体表面,人们接触这些被污染的物体后,再触摸口、鼻、眼等部位,可能导致感染。
在新冠疫情期间,物传人成为防控的重点之一,尤其是在公共场所、冷链运输、快递物流等领域,病毒通过物体传播的风险不容忽视。
最新研究进展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(CDC)的最新研究,新冠病毒确实在物体表面存活时间因材质、温度、湿度等因素而异。
- 在塑料表面,病毒可存活数天;
- 在不锈钢表面,病毒可存活超过2天;
- 在纸张和纺织品上,病毒存活时间相对较短。
尽管如此,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表明物传人是主要传播途径,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仍是主要方式,但物传人作为辅助传播方式,仍需引起高度重视。
如何有效防控物传人?
面对物传人的潜在风险,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:
加强清洁消毒
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(如门把手、电梯按钮、手机、快递包裹等)进行定期消毒,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和高风险行业。
注意个人卫生
勤洗手,使用肥皂或洗手液,避免用脏手触摸口、鼻、眼,如需触摸公共物品后,应及时清洁双手。
避免触摸面部
在无法确保手部清洁的情况下,尽量避免触摸面部,尤其是口、鼻、眼等部位。
保持社交距离
减少不必要的外出,保持社交距离,降低感染风险。
冷链运输中的物传人风险
多国报告了与冷链运输相关的新冠病毒感染案例,这引发了公众对冷链食品是否可能成为病毒传播媒介的担忧。
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指南,冷链食品外包装可能被病毒污染,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消费者因食用冷链食品而感染新冠病毒,为安全起见,建议对冷链食品外包装进行消毒,食用前彻底清洗。
物传人虽然不是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,但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,在疫情防控中,我们应继续保持警惕,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,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。
如需了解更多关于疫情传播途径、防疫指南或病毒防控的知识,请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报道。
声明仅供参考,具体防疫措施请以国家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的指南为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