笃志是什么意思_笃志的出处和用法

新网编辑 3 2025-09-08 12:36:06

“笃志”一词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意志坚定、专心向学,但它在古籍与现代语境中的含义、出处、用法到底有哪些差异?下面用问答式结构,层层拆解,帮你彻底吃透这个词。

笃志是什么意思_笃志的出处和用法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笃志是什么意思?

“笃”本义为厚实、专一,“志”指志向、心之所向。合起来,“笃志”就是把志向扎得又深又牢,毫不动摇。现代汉语里,它既可以作动词,表示“专心致力于某事”,也可作形容词,形容人心志专一、不浮躁


笃志的最早出处在哪里?

《论语·子张》记载子夏曰:“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,仁在其中矣。”这是目前可考的最早用例。朱熹在《四书章句集注》里进一步阐释:“笃志者,守其道而不迁也。”可见,先秦时期“笃志”就与求学、守道紧密相连。


笃志在古籍中的三种典型用法

  1. 动词:专心向学
    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衡少善属文,游于三辅,因入京师,观太学,遂通五经,贯六艺,虽才高于世,而无骄尚之情,常从容淡静,不好交接俗人,笃志于学。”
  2. 形容词:意志坚定
    《三国志·魏书·管宁传》:“宁少而丧父,家贫,躬耕力学,笃志不降其操。”
  3. 名词:指志向本身
    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殷仲堪既素有笃志,居丧尽礼。”此处“笃志”直接作名词,指殷仲堪纯厚的孝志

现代汉语里还能怎么用?

现代书面语中,“笃志”常出现在以下场景:

  • 教育领域:校训、招生简章里常见“笃志博学”四字,强调学生要立长志、立稳志
  • 人物报道:媒体写科学家、艺术家时,会用“他数十年笃志于量子计算”来突出持久专注
  • 品牌口号:一些书院、茶社取名“笃志堂”,借古词传递静心、深耕的文化气质。

容易混淆:笃志 VS 矢志

二者都表示意志坚定,但侧重点不同:

对比维度笃志矢志
语体色彩古典、书面稍带文学、激昂
搭配对象学问、事业、修行理想、革命、爱情
情感强度内敛、沉稳外放、决绝

例句对比:

笃志是什么意思_笃志的出处和用法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笃志于古文字研究三十年,终成大家。
矢志报国,投笔从戎。


写作中如何自然嵌入“笃志”?

避免生硬,可用以下三种句式:

  1. 时间状语+笃志+领域
    “自十八岁起,他便笃志于航天动力学。”
  2. 条件复句
    “若非笃志,他怎能在冷板凳上坐足十年?”
  3. 比喻修辞
    “她的笃志像一根深深钉进岩层的钢钎,风雨不摇。”

常见误用提醒

  • 误把“笃志”当“暂时立志”——笃志强调长期、深厚,与“一时兴起”相反。
  • 误与“笃信”混用——笃信指深信,笃志指力行
  • 口语里直接说“我很笃志”显得突兀,可改为“我对这件事一直笃志不移”。

延伸思考:笃志如何落地?

自问:知道了“笃志”的含义,就能做到笃志吗?
自答:词义只是起点,行动才是答案。可以给自己设一个“笃志三问”:

  1. 我是否每日有固定时段投入核心目标?
  2. 当诱惑出现时,我能否用最小阻力路径回到专注?
  3. 每季度是否复盘一次,确认方向未偏移?

把这三问写在书桌前,比背一百遍定义更有效。


小结

从《论语》里的“博学而笃志”,到今日高校校训,“笃志”穿越两千多年仍在提醒我们:志向不仅要立,更要扎得深、守得住。理解词义、追溯出处、掌握用法,最终是为了让这个词在真实人生中生根发芽。

笃志是什么意思_笃志的出处和用法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上一篇:口蘑怎么做好吃_口蘑的家常做法步骤
下一篇:鱼香豆腐怎么做_家常鱼香豆腐做法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